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苦口婆心勸孩子好好學習別玩手機,他哪兒聽得進去?費盡心機給孩子找名校,報高價輔導班,可成績從未提升過。陪做作業陪得心力交瘁,雞飛狗跳,發現孩子的心壓根不在學習上。

問題出在哪裏?

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認爲學習是爲家長學,爲老師學,唯獨不是爲自己學,學習彷彿不是自己的事。

孩子的執拗你想象不到,越讓我學我就越不學。“學習”成了彼此間的較量,較量中都忘了學習本身是誰的事,是家長的事還是孩子的事?

既然是孩子的事,家長的諸多管控有用嗎?怎麼才能讓孩子自主學習?

拼樂高、玩遊戲、打籃球......這些事你不讓他做他都會做,因爲他能從中感受到樂趣,有動力做。然而被逼着學習,根本談不到動力,沒有誰被逼着做一件事,還能愛上它。孩子不具備學習內驅力,想保持好的學習成績,自然是難事。

如何調動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在《給孩子的五頂學習帽》書中,作者付立平用五種顏色的帽子對應五維學習力。孩子戴上白色的帽子,擁有學習內驅力,面對挑戰能夠積極主動;戴上紅色的帽子,擁有情緒自控力,內心充滿力量和溫暖;戴上黃色的帽子,擁有習慣自控力,可以自主自律;戴上藍色的帽子,構建學習競爭力,讓成長事半功倍;帶上黑色的帽子,有了學習抗疫力,遇到困難也能繼續前行。

其中在“白色學習帽,擁有學習內驅力”這部分內容說到,激發內驅力,讓孩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要注意三個要素,四個方法。

一、三個要素

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的三個要素,歸屬感,自主感,成就感。

1、歸屬感

《給孩子的五頂學習帽》中說”“歸屬感,是指個體將自己歸屬於某一團體,並對其產生親切自豪的情緒體驗。”

對孩子而言,歸屬感更多來自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認同和包容。當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被父母關注、理解、認可時,他就有歸屬感,在生活中能保持好的狀態,包括學習。

滿足孩子歸屬感,需要父母給予無條件的愛,不能因爲學習成績好,就愛孩子,成績不好就不愛孩子。經常見管教孩子的家長說:“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或者說:“我怎麼會生下你,幹啥啥不行,搗亂你最行!”諸如此類。

看似是氣話,但對孩子而言,內心很受打擊,被最親的人否定,排斥,沒有安全感。

有家長批評時會給孩子“貼標籤”,“你腦子笨、粗心、學得慢”等,慢慢地孩子認爲自己就是笨,就是學得慢,沒有自信,從被否定到自我否定,對學習和成長來說不是好事,更談不上有學習主動性。

2、自主感

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有權利處理自己的事,懂得自我負責,纔會對學習更有責任心。

而在管教中有的家長把孩子學習當成自己的事,寫作業必須陪在旁邊,不時督促,“這個題寫錯了,那個字太難看......”堅信自己如果不陪着,孩子就完不成作業。如果不盯着孩子複習,他就考不到好成績。

孩子也認爲,學習似乎跟自己無關,我媽讓我多做張卷子,我媽給我報了輔導班,我媽工作忙,今天沒陪我複習,考不好跟她有關係......孩子的學習彷彿成了家長的事情。

但事實上,隨着孩子慢慢步入青春期,家長越這樣管教孩子,孩子越逆反,很容易陷入如《正面管教》中所說的“權力之爭”。你說東我偏西,爲自己的獨立自主爭取權益。你讓我學習,我就不學習,你以爲我坐在那兒看書,其實我在想明天和誰打球,你以爲我乖乖去上輔導班,可我對老師講的根本不敢興趣......

所以明智的家長,首先要分清學習是誰的事,不要過多幹涉孩子,要給他一定的自主權,他的事情他做主,讓他安排,他纔會用心做。

3、成就感

當孩子產生成就感,就有自信“我能做好”,就更樂意做這件事。贏得一場比賽、考了好成績,對孩子來說都是很興奮的事情,因此產生的成就感會督促他繼續前行。

這點家長要注意,不要一味以結果好壞來評價孩子是否有成就感,即便考試成績不如期待,但這其中看到孩子的努力付出和堅韌的毅力,同樣是種成就,值得被認可。

當孩子具備了歸屬感,自主感,成就感,孩子就會從被動學習轉爲主動學習。

二、 四個方法:

讓孩子具備歸屬感、自主感、成就感,具體怎麼做?書中給到4個方法。

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的4個方法:

正面語言:無條件接納的歸屬感

選擇式提問:小步放權,逐步自主

啓發式提問:充分放權,享受自主

激勵式刻意練習:小目標產生成就感

1、無條件接納

作者說:“無條件接納,是指父母接納自己的孩子,是基於孩子本身具有的無限價值和尊嚴,與孩子的相貌、才能、成就、社會地位無關。”

讓孩子有歸屬感,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無條件的愛,他的內心是充盈的,然而做到無條件的愛並不容易。父母挑剔孩子的缺陷,在孩子表現不好時不能容忍,對孩子冷語相向,會讓孩子缺乏歸屬感,也很難有自我驅動力。

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家長不能接受,批評、諷刺、甚至打罵孩子:

“就考這點分,對得起我每天這麼辛苦供你上學嗎?給你報的輔導班有多貴?怎麼別人能考好,你就這麼笨!”

“考得不好,你還有臉哭!挺長本事啊。”

如果這麼說,孩子會備受打擊。只有考好了,家長才會愛他,這是有條件的愛。考得不好其實他也很不開心,如果這麼說:

“謝謝你告訴我你考了多少分,沒瞞着媽媽,是對媽媽的信任,看起來你很不開心,你覺得這次沒考好是什麼原因呢?需要媽媽什麼幫助嗎?”

看見孩子的情緒,抱抱他給他安慰,用同理心去傾聽孩子,用正面語言給孩子鼓勵,傳遞接納和包容,讓孩子明白,考得好與不好,不是你愛不愛他的條件,任何時候你都和孩子站在一起。

當孩子有進步,更要給孩子正向鼓勵和認可。“太棒了,爲你驕傲,你的努力終於有回報。”“很高興你能告訴我這件事,讓我和你一起開心,我就知道你一定行!”

無論孩子表現好或不好,父母要謹記無條件的愛來接納孩子,讓孩子有歸屬感,才更有信心迎接挑戰。

2、選擇式提問

父母在生活中,容易替孩子做很多事情,比如替他收拾書包;替他決定怎麼複習;替他報輔導班等等,孩子對自己的事情沒有自主權,父母擔心孩子處理不好自己的事,於是越界,管控過多,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年齡小的孩子,對一些事情還不能正確決定的情況下,父母可以給孩子選擇項。比如,“你是穿這條花裙子,還是穿那條藍裙子?”“你是先寫作業再去痛痛快快玩兒,還是先玩一個小時再回來寫作業?”“你是想讀書,還是想拼樂高?”

讓孩子有一定的選擇權利,會激發他的內在動機,他對自己決定的事情會更用心做。

這裏要注意,你提供的兩個選擇你都能接受,而不能只接受其中一個,如果孩子選了另一個,你就要強行講道理去說服他,按你意向中的選擇來,那是變相控制,孩子會識破你,他依然認爲自己沒有自主權。給孩子選擇項後,告訴孩子,“由你自己來決定。”讓孩子感受到他確實有自主選擇權,要對自己的學習或生活負責任。

樂樂要考試了,但還是心心念着想出去玩,媽媽說,“你是想複習完再下去和小夥伴痛痛快快玩,還是先玩一會兒再回來複習?這是你的事,你自己來選擇哦。”樂樂想了想,“我還是先複習完再說吧,反正有的是時間玩,別考不好就不開心啦。”

當你給孩子選擇權,孩子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他有自主權,會做出明智的選擇。父母管控過多,孩子反抗,並非不知道什麼重要,只是不願意老被家長安排,不甘心,故意對着幹而已。

3、啓發式提問

當孩子長大,懂得自我負責,家長可逐步放手,讓孩子充分享受自主權,決定自己的事。

比如,孩子因爲考試成績不理想悶悶不樂。這時你可以用啓發式提問,引導孩子思考,是什麼原因?接下來怎麼辦?在分析了考試不好的原因後,可以徵詢孩子的意見:“你覺得要不要報個輔導班?或者你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嗎,可以在下次考試的時候,把成績提上去?關於閱讀失分多的情況,還可以怎麼做能提高這部分成績呢?”

啓發孩子自己思考,接下來我需不需要報輔導班?或者接下來我還可以怎麼做?對於薄弱部分的知識怎麼補起來?多刷些題,刻意練習,還是怎樣?

讓孩子知道,你很尊重他的想法,他可以爲自己的事情做主,他會更有責任感。

過程中,儘量控制自己少干預,引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多問些建設性問題,”怎麼回事?什麼原因?你認爲怎麼做會更好?還可以怎麼做?還有誰能幫助你嗎?“等等,給孩子思路,當孩子自己找到方法,多鼓勵多支持。如果沒有方法,你可以給出你的看法,但不要強勢讓孩子接受,否則侵犯孩子自主權。

也許你會說,如果孩子沒方法,或者明知他那樣不對,比如孩子堅持加入學校籃球隊,你認爲參加訓練,影響學習成績,希望他不再參加,但孩子就是不同意。

這時你可以轉而討論,“想參加籃球隊還能保持學習不掉隊,還可以怎麼做?”提出啓發性問題,跟孩子商量出辦法。如果沒有你認爲合適的辦法,還是建議尊重孩子,學習是孩子的事情,成長中可以有很多選擇,允許試錯,只要孩子懂得他爲自己負責就好,也許孩子是將來的籃球明星也說不定。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孩子選擇會更慎重,因爲從中更能理解你的愛,明白他要對自己負責,對他做出的選擇和行動就更重視。

4 、激勵式刻意練習

讓孩子有成就感,就要讓孩子體會成功的感覺,讓他有自信,相信”我能行“。

然而對於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達到結果的事情,一旦失敗很容易有挫敗感,這時不妨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比如鋼琴過級,學習有挑戰性的曲目,容易有畏難情緒,引導孩子分解目標,一天只練一小節,慢慢來,只要完成當天內容,孩子就能體會到成功的感覺。

結合刻意練習,每天都有小進步,要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可以製作目標牆,把目標貼在牆上,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劃對勾,或者發朋友圈激勵孩子,強化小目標達成的成就感,讓孩子越來越有信心。

學習也是如此,譬如每天背10個單詞,日積月累,詞彙量越來越多,直至完成最終目標。剛開始分解成各階段的小目標後,逐步完成,讓孩子體驗成就感,孩子才越來越願意朝着大目標去努力,這種成就感的獲得,孩子將更有信心迎接各種挑戰。

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家長謹記三個原則:歸屬感,自主感,成就感。而讓孩子具備這三個原則,需要家長無條件地接納孩子,可以通過選擇性提問或啓發式提問,讓孩子有自主權,自主決定自己的事情,想讓孩子多體驗成就感,不妨把大目標分解爲小目標刻意練習,多激勵孩子,讓孩子享受其中,對學習的態度,從”要我學“變爲”我要學“。

學習好的孩子,家長往往是省心的,對孩子管控沒那麼多,孩子不牴觸學習,而是熱愛學習,懂得自我負責。也許愛的方式換一換,孩子會更愛學習。

不妨先從”無條件地接納“開始,從今天起,留意自己鼓勵孩子多,還是批評孩子多,時時覺察自己,有沒有對愛講條件。愛他,請全然接納他,因爲沒有什麼比孩子更重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