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話】一條草根經驗昇華爲教育理論的故事

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是班主任在作學生思想工作時提醒自己要注意的事項中首要的一條。這也早已成爲教育理論界公認的作學生思想工作的一條原則 。

“動之以情”,就是教師對學生要有深厚的感情,要從思想上愛護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使他們從內心爲之感動,願意接近老師,信任老師,聽老師的話。

“曉之以理”,就是要和學生講道理,要從具體的、明白的並和他們直接關聯的小道理講起,逐漸引伸出大道理。

這一條工作原則,原來是出自草根的。

最初提出這一方法的是北京通縣第一中學的劉純樸老師。1979年暑假,教育部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在北戴河召開23省、市、自治區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劉純樸老師是北京市的代表。出席這次會議的很多都是當年全國著名的優秀班主任,如上海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毛蓓蕾、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關秋蘭、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霍懋徵、哈爾濱市道里區安光小學柳玉芳等等。吉林省的正式代表是東北師大附中的優秀班主任沈幗英。我(時任長春市實驗中學校長)和溫寒江(時任北京市第八中學校長)、向平(時任上海市嚮明中學校長)三人作爲特邀代表參加這次會議,並分別擔任分組活動或分組討論的組長。會議組織者認爲,參加這次會議的主要是班主任老師,有幾位校長參加,有些小組活動可能更好組織一些,會議效果也能更好一些。

參加這次會議的所有代表都介紹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有十幾位還在全體代表參加的大會上作了發言。劉純樸老師在大會上介紹的《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經驗,非常生動感人。在分組座談時,大家對他提出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非常稱讚。

劉純樸老師在發言中講了三條。其中第一條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劉老師這樣說:我班有個學生叫張羣生,受毒害深,沾染了濃厚的壞習氣。他平時滿口流氓話,到處尋釁打架,頂撞老師,辱罵老師,看誰不順眼,張嘴就是“哪去打?上八里橋?不花了你我不姓張!”同學們個個恨他又怕他,連他的母親都嫌棄他。我主動接近他,幫助他,親近他。那年春天在學工勞動中他砸斷了一個手指頭,疼得他只叫媽,在地上打滾。當我聞訊趕到現場時,他撲到了我的懷裏,我心疼地握着他被砸壞的手,流出了眼淚。我立即送他到了縣醫院包紮,又親自送他到幾十裏遠的積水潭醫院治療。張羣生受傷以後,他的父母說:“這倒好了,省得惹事生非了”。他在家養傷,我想他的父母是雙職工,不可能很好地照顧他,我應該經常去看望他,幫助他,因爲一個受了傷的孩子離開了集體,更需要安慰和幫助。我每隔一天去家看望他一次,他養傷40天,我去看望20多次,還多次用自行車推他去醫院檢查,換藥。因爲去的多了,醫院護士誤認爲我是他的哥哥,鬧出了笑話。一次護士說:“哥哥先去取藥吧!在家訪的時候,我看到他的手臉有泥污,知道他的手不方便,不能洗,就給他洗手洗臉。他很不好意思。我就把他捺在凳子上,打好香皂,一把一把給他洗。頓時他呼吸急促,滿眼淚花。常常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總是不失時機,開導他的思想,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他明確前進的方向。就這樣,我一次、兩次、十幾次給他洗手、洗臉、倒水、脫鞋、穿鞋,扶他上牀、下牀;幫助他分析思想問題,存在的原因,改正的辦法,努力方向。他親近我,敬愛我,離不開我了。時間長了,他什麼話都願意給我講,他對我說了,爲什麼自己不愛學習,走上邪路,如何決心改正,渴望老師的幫助等等。他無拘無束,把心裏的話都統統掏出來。一次我去晚了,他正呆呆地用一隻手捂着茶水等着,聽到我的聲音,高興得站了起來。我和他談學習,談思想,談前途,誠懇地幫助他總結打架罵人胡鬧的危害和沉痛教訓,並一點一滴地對他提出具體要求,肯定他的優點,鼓勵他的進步,使他有了改正錯誤、勇於進步的信心。他主動地用不方便的手寫了要求進步的決心書。他病癒返校後,我嚴格要求他,鼓勵他。班上開展撿糞活動,我有時和他一塊到大街上去撿糞,邊走邊談,他終於熱愛起集體了,主動爲集體做好事,認真學習。不到半年,張羣生完全變了樣,各門功課全在80分以上,被評爲學雷鋒的積極分子,還提出入團的申請。

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貼心人,要每時每刻都把班裏幾十個學生掛在心上。我體會到:要在思想、學習上作學生的貼心人,首先要在生活上作他們的貼心人。天氣轉冷了,我囑咐孩子們多穿衣服;陰天了,囑咐孩子們上學時帶雨具;有時變天,發現學生衣服單薄,我拿我的衣服讓他們穿上。有的孩子衣服刮破了,我就一針一線給他們縫好。釦子掉了,我就一個一個給他們釘上。有的學生病了,我就把他扶在我的牀上,細心護理,或親自送醫院治療,到家看望。

我在實踐中體會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爲:動之以情,就是要一心一意從思想上愛護學生,使學生爲之感動,願意接近你,願聽你的話,願意接受你的嚴格要求和教育。曉之以理,理要細,這種理不是光講大道理,而是具體、明白的和學生有直接關聯的小道理,由小道理漸漸引導,使之懂得較多較大的革命道理。如張羣生,先從打架對自己有什麼害處談起,使他明白打架對人對已有百害無一利,然後再加以引導,使他體會到革命接班人要團結友受,講究禮貌等道理。這樣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就會得到預期效果。

劉純樸老師的經驗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反響,也得到教育部領導的充分肯定。會議結束以後,各省參加會議的代表通過不同方式傳達貫徹會議精神,宣傳劉純樸等優秀班主任的經驗。


劉純樸老師的經驗,得到與會的老師、領導、和教育理論工作者的一致稱讚。當年12月,《教育研究》編輯部編輯出版了《優秀班主任經驗談》,劉純樸老師的《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做好班主任工作》就排在第一篇。書的前言中還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進一步概括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1982年由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河南師範大學教育系、甘肅師範學院教育系、湖南師範學院教育系、武漢師範學院教育教研室等五院校合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學》中,在第14章第二節《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裏,明文寫進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一條。1986年由辛暘編著的《中學班主任實用手冊》和1990年由辛暘編著、陶西平作序、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班主任學》也都明文寫進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一條,成爲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條重要原則。

現在,廣大教師和班主任在談到學生思想教育和幫助後進生的時候,大家用得最多的字眼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這充分所明,這條土生土長的實踐經驗已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師所接受,成爲我國教育學中思想教育理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它不是來自書本,是一線教師實實在在的經驗總結。

《人民教育》曾刊載 教育部何東昌部長的一個題詞:一位優秀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專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條由實踐經驗昇華爲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教育理論界普遍認同的思想教育原則的確立,再一次證明了何東昌部長的這個正確論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