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

每次看書或聽書的時候,對於書中所講的知識總是設想,在什麼情況下用?可以怎麼用?能夠解決我的什麼問題?早上一直在想的就是可以通過成長型思維來改變身邊的人,無論是老公孩子還是學生。晚上此刻坐下來寫的時候。回顧一天的事情,發現我又回到了原點,依然是帶着固定性思維來思考問題。一直在學習尚學的軟件,學習着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來進行輔助教學。但今天接到的幾個信息都讓我深受打擊。1.與我同時錄課的老師告訴我,我們得市一等獎的機率很小,評選內幕太黑。市教育局傾向於給市裏的老師,對於縣級的老師給的可能性很小,去年6個一等獎只給了一個是我們縣的。那麼今年的一個名額有可能給外縣,因爲我們縣去年已經給過了。2.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又打聽了一下去年做評委的老師,聽他那樣說得市一的機會會非常小。3.又接到一個同學的電話,問我上次交的論文有沒有送到市裏去,說現在正在評選。且縣裏會把一部分的論文給截下來,不朝市裏報送。想想我自從知道學校裏把我的論文交上去之後就沒有問事了,自認爲縣裏邊不會截我們的論文。一聽到這樣的消息之後,感覺到中國的學術界真的是個大染缸。如果連學問都需要依靠人際關係的話,那麼我們中國教育的出路在何方?憑什麼會產生有骨氣的文人?

對於我這樣,前些年只是教學,沒有做教研。現在做教研的話,年齡段已經過了,一些優質課已經不佔優勢了,包括評教壇新星年齡也都已經過槓了,這讓我看不到評級希望。都是固定性思維在起作用。

若是成長型思維模式思考:我還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我自己的這種現狀?只是專注於學術研究,專注於學生的成長,沒有相對應的職稱的話,心理不平衡又該如何調試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