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殺韓非 因爲他擋路

一般認爲,李斯出於嫉妒之心,害死了師弟韓非。歷史果真是如此的嗎?韓非之死,可能有更着更爲深刻複雜的歷史背景。

李斯本是楚國小吏,爲了不做廁所裏的老鼠而做穀倉裏的老鼠,棄職投入荀子門下,學刑名法術之學,學成之後,西遊入秦,以雄辯的口才與傑出的才幹受到秦始皇的重用,逐步升遷至宰相之位。

韓非是韓國的貴族子弟,與李斯師事荀子。韓非非常的聰明,學問紮實,李斯自認不如韓非,但韓非有口喫的毛病。韓非學成之後回到韓國,看到韓國日益衰弱,屢次勸諫韓王變法圖強,卻得不到韓王的採納,憂憤著書,寫下《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餘萬字的著作。

韓非的文章流傳開來,有人把它帶到了秦國,一次偶然的機會,秦始皇讀到了《孤憤》、《五蠹》等數篇文章,拍案道:“唉呀,寡人如能見到此人,與他交遊,死無憾矣。”旁邊的李斯說:“這有何難,這些文章乃韓非所作,此人是我的同學,主公欲與之遊,只需如此如此。”

於是,秦始皇發兵攻打韓國。韓王最初不採用韓非的建議,搞得國窮兵疲無力抵擋秦軍的侵略,此時見情況危急,就順從秦國的要求,讓韓非去秦國。韓非來到秦國之後,與秦始皇的交流發生了問題,因爲韓非口喫,又夾帶口音,一時半會沒有得到秦始皇的任用。李斯和另一名寵臣姚賈趁機在秦始皇面前說壞話,說“韓非是韓國貴族子弟,終不能爲秦所用,如果放虎歸山,反而成爲秦國統一天下的障礙,不如把他殺了。”秦始皇聽信了讒言,把韓非關入了大牢,等到秦始皇清醒過來,派人去赦免韓非,韓非已經被李斯毒死獄中了。

這是李斯害死韓非的大致經過,李斯害怕韓非得寵於秦始皇,危及自己的地位,因此設計害死了他。

但如果細讀《韓非子》前兩篇文章,可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韓非子》第一篇文章爲《初見秦》,這是韓非獻給秦王的一篇一統天下的策論。在這篇文章中,韓非認爲,秦國早己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但爲什麼秦國沒有實現天下的統一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因爲秦國的謀臣都沒有盡忠,甚至憑藉秦國的強大謀取私利。在文章的最後,韓非說:“只要大王聽從我的計策,我一定能夠幫助秦國破除六國的合縱,消滅他們,如果做不到,我甘願領受極刑,以做爲替大王做事不忠的反面教員。”

《韓非子》第二篇文章爲《存韓》,在這篇文章中,韓非建議秦國捨棄韓國而先攻取趙國、齊國,齊趙一滅,韓國自然歸服。

韓非爲什麼被殺?從這兩篇文章中可以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在《初見秦》中,韓非子把秦國的文武大臣得罪光了,好像只有你韓非忠心,我們全不忠心啦?如果這篇文章真的是韓非所寫,那麼,想殺韓非的豈止是李斯一人?而是朝廷之人皆欲殺之矣。

在《存韓》篇中,韓非的計策與秦國的統一方略嚴重不符,秦國早在秦昭襄王時期,就接受了範睢的建議,確定了“遠交近攻”的基本國策。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此國策至秦始皇當政之時,已經執行了大半個世紀。“近攻”的第一站,就是韓國,因爲韓國與秦國接壤,處在秦國東出的必經之路上,欲滅六國,必先滅韓。而韓非倒好,違背百年國策,欲舍韓而攻趙,如果秦在攻趙之時,韓國從後面截斷秦軍的後路,秦國不就要重演崤之戰的大敗嗎?

餚之戰是春秋時期秦晉爭霸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派兵偷襲鄭國,晉襄公率軍在秦軍的回途必經之路餚山隘道設伏,全殲回師的秦軍。此後數百年,秦國不能東進一步。歷史的血淚教訓,韓非真的不知道嗎?還是故意出餿主意,欲亡我大秦?

韓非剛來秦國沒多久,就把滿朝文武得罪光了,大臣們皆欲殺之,又被抓住了違反基本國策的把柄,秦始皇聽李斯們的,還是聽韓非的?這個選擇不難。可以說,是韓非自己害死了自己。

但也有另一種說法,《初見秦》、《存韓》兩篇是李斯編入《韓非子》的,其目的是爲了洗刷自己謀殺韓非的惡名。在《存韓》中,就有記載李斯駁斥韓非的意見,並出使韓國落實“遠交近攻”策略的一大段文字。

李斯這麼做無非是想證明,我殺韓非並非出於私仇或嫉妒,我是爲了國家利益而殺他。

私意以爲,李斯之所以殺韓非,混雜了妒嫉心、功利心、爲國除勁敵等等複雜的心理。出於妒嫉心、功利心而殺人已經夠可怕了,以國家利益的名義可以隨意殺人,這樣的邏輯更可怕。以國家利益的名義可以隨意殺人已經夠可怕了,殺了人還以爲天經地義,這樣的觀念更是可怕而可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