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85《習慣的力量》

書名:《習慣的力量》

作者:[美] 查爾斯·都希格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習慣看似不起眼,但牽絆、影響我們卻是最深遠的,在習慣主導下,我們常無需思考決定,就能做出相應行爲或反應。

      然而,習慣如果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會成爲最差的主人。好習慣能讓人受益終身,壞習慣也會讓人累及一生。

      我們常感嘆,好習慣養成不容易,壞習慣改正也不容易。怎樣才能真正養成一個好習慣或糾正一個壞習慣呢?書中給出了答案。

      一、瞭解習慣形成的底層邏輯,有利於習慣的養成。

      習慣其實是一連串行爲的自動化運行,比如早起刷牙、睡前洗簌,這些行爲並不是人思考決策下的結果,它只是潛意識層面固定流程的執行。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習慣的運作機制跟我們大腦裏的新皮層和基底核相關。

      新皮層在人的大腦中主要分管比較複雜的思維活動與記憶活動,從習慣的角度來說,它負責習慣養成之前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決策。

      如我們學習駕駛,怎樣起步?怎樣變道?怎樣掉頭轉彎?這些新皮層都得認真仔細琢磨思考,但當動作嫺熟成爲本能後,新皮層就能從駕駛這個事件中脫離開來,所有操作都交由基底核負責執行。於是我們邊開車,還能邊聽音樂或思考人生。

      新皮層想要把新學到的習慣打包交付給基底核執行,也是需要附贈配套操作說明的,即先得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習慣迴路,形成本能,才能交由基底核獨立使用。

      這個習慣迴路由“三要素”組成,具體說來是通過線索、行爲、獎賞三個要素打造出一個閉環,以形成不斷增強的迴路,然後在此迴路中可得到的獎賞會促使我們不斷去重複這個行爲,最後固定成某種習慣。

      比如早起運動這一習慣,清晨五六點是線索,起牀運動是行爲,更充裕的時間、更清明的頭腦和更健康的身體是所能收穫到的獎賞。只要這個正向迴路業已形成,身體就會渴望得到獎賞,於是,早起運動就成了每天固有的行爲習慣。

      所以,要想養成一個新習慣,我們重點需關注線索、行爲和獎賞這三個要素。大腦新皮層只要設計出足夠好的線索和獎賞,讓增強迴路得以形成,新的行爲習慣就容易成爲一種本能,無需耗費過多心力決策,大腦基底核就會自動按部就班替我們執行。

      二、不要強行壓制某個壞習慣,改變它最好的方法是將其替換掉。

      作者說,習慣其實很難被徹底清除,因爲基底核運行習慣都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只要線索合適,我們大腦中的習慣反射機制就有可能被激活。

      真正想要改變一個壞習慣,我們要做的不是強行壓制或清除,而是替換,即給這個習慣找一個替代品。

      具體做法是:保留習慣迴路上的線索和獎賞,因爲壞習慣往往不是壞在線索和獎賞上,而是壞在了行爲上。把另一種好的行爲嵌入到這個習慣迴路中,讓新的行爲把原有迴路中的行爲要素替換掉。

      想想自己今年以來一直沉迷於刷劇、刷小視頻中無可自拔,其線索就是孩子在託管上自習,我有了大把閒暇時光。爲了打發時間,看劇、刷視頻這種無腦、輕鬆、愜意的方式很快就佔據了我的空餘生活,它們帶來的獎賞是可以排遣我當下那種空虛無聊、無所事事的感覺。

      如今“雙減”制度來了,孩子課外培訓取消了,教育責任重又迴歸家庭。之前刷劇、刷手機的壞習慣不適合陪伴孩子學習,於是我又得重拾書本開始讀書、寫字。雖然沒有那般恣意輕鬆,但幾天的堅持下來,內心很快又被學有所得的充實感所佔據。

      線索還是那個線索,獎賞還是那個獎賞,變的只是其中的行爲。當我們想要改變一個習慣時,重點是去尋找能夠起到替代效果的行爲。偷樑換柱,纔是改變習慣的法寶。

      培養或改變一個習慣並不難,對於習慣的養成來說,重點是設計出足夠好的線索和獎賞,繪製出一個完整的習慣增強迴路,重複執行,很快它就會成爲人的本能,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行爲和反應。

      人的成長總是一個緩慢地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養成自律的習慣挺難,但我們也可藉助習慣本身所具備的強大力量,通過自我覺察與校正,重塑自己的行爲習慣,讓這股力量爲我們所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