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栓‖在讀、講、寫童話故事中設計學習任務羣(一)


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羣,其中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羣,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根據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羣安排可有所側重。

其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瞭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味;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已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

第二學段(3~4年級)“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指向的學習內容如下:

(1)閱讀並講述革命故事、愛國故事、歷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2)閱讀描繪大自然、表現人類美好情感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結合自已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已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3)閱讀富有想象力和表現力的兒童文學作品,欣賞富有童趣的語言與形象,感受純真美好的童心,學習用口頭或者圖文結合的方式創編兒童詩和有趣的故事,發展想象力。

課標在“教學提示”中提出的要求是:

(1)可以根據學段學習要求,圍繞多樣的學習主題創設閱讀情境。比如,第一學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學段“飲水思源”“珍愛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學段“英雄讚歌”“壯麗山河”“愛與責任”“成長的腳印”,第四學段“光輝歷程”“精忠報國”“社會萬花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等。在主題情境中,開展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之美、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2)注意整合聽說讀寫,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朗讀、默讀、誦讀、複述、評述等方法學習作品。重視古代詩文的誦讀積累,感受文學作品語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獨特魅力和思想內涵,提升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鼓勵學生在口頭交流和書面創作中,運用多樣的形式呈現作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引導學生成長爲主動的閱讀者、積極的分享者和有創意的表達者。

(3)評價應圍繞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性表現進行。第一學段關注閱讀興趣,通過朗讀和想象等,側重考察學生對作品情境、節奏和韻味的大體感受;第二學段在閱讀全文基礎上,側重考察學生對重要段落和語句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語言和形象的具體感受;第三、第四學段,側重考察學生對語言、形象、情感、主題的領悟程度和體驗,評價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關注研討、交流以及創意表達能力。

依據課標要求、課程內容、課堂實際,談談在讀、講、寫童話故事語文實踐活動中,如何設計“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羣。


一、閱讀童話故事

課標指出:第二學段學生要“閱讀富有想象力和表現力的兒童文學作品,欣賞富有童趣的語言與形象,感受純真美好的童心,學習用口頭或者圖文結合的方式創編兒童詩和有趣的故事,發展想象力。”“在閱讀全文基礎上,側重考察學生對重要段落和語句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語言和形象的具體感受。”讀什麼的問題解決後,怎麼讀將成爲關鍵問題。

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童話王國》,人文主題是“有趣的童話”,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和“試着自己編童話,寫童話”。

教材編排了四篇文章,分別是《賣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會很好》《在牛肚子旅行》和《一塊奶酪》。

《賣火柴的小女孩》重在展開想象,理解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表達了她怎樣的願望;《那一定會很好》是圍繞故事情節,結合插圖及生活經想象主人公在每段歷程中的心理活動;《在牛肚子裏旅行》是藉助關鍵語句,通過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想象故事情景,然後通過講故事,邊講邊演,感受童話中豐富的想象;《一塊奶酪》則圍繞搬運奶酪過程中螞蟻隊長的心理變化展開想象。

部編版教材明確了語文要素,怎樣一步步落實單元導語中的語文要素成爲教師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的一個關鍵點。解讀精讀課文的課後思考題就能夠得出結論。

  對於課後訓練題,我們可以理解爲幾個方面:1、提示了學習的重點。每一篇課文都有重點,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是長文短教、難文淺教的關鍵。2、指出了閱讀的思路,是一張閱讀路線圖。課後思考題既是文章的思路,也是閱讀的思路。準確地掌握文章的思路對於理解全篇文章能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更有利於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和了解表達方法。3、體現了訓練的目標。聽說讀寫都在其中,讀和寫尤其關鍵。4、滲透了體系與策略。

精讀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課後思考題二、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後看到了什麼,表達了她怎樣的願望?

策略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五次擦燃火柴的語段。

策略二、初步明白想象是基於一定的現實基礎,

小女孩內心渴望什麼,她就會看到什麼,初步建立想象空間。

《在牛肚子裏旅行》是一篇精讀課文,課後安排三個思考題。三個思考題中,圍繞了青頭和紅頭展開交流的。思考題一、青頭和紅頭能“對話”、有“心情”;思考題二、青頭和紅頭是好朋友;思考題三、紅頭會“旅行”。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把動物人格化。在童話是故事、故事有情節、情節按順序的基礎上。策略一、讀好故事,講好故事;

策略二、學習童話擬人化的寫作方法。


    對於略讀課文,必須認真解讀“文前提示語”。 略讀課“文前提示語”除了提示出必備的語文知識,還有必要的閱讀方法,更是提示閱讀的價值,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那一定會很好》文前提示語:默讀課文,想一想,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它經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可以在建立想象空間的基礎上。

策略一、複述故事。(我講述的歷程:種子—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

策略二、瞭解童話中的故事順序與情節。

(學生明白:童話是故事,故事有情節,情節按順序。)

《一塊奶酪》文前提示語說: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一塊奶酪講了一件什麼事,再說說你喜不喜歡文中的螞蟻隊長,理由是什麼。在學習寫作童話的基礎上。

策略一、構思童話故事。能夠口述一篇簡單的童話。

策略二、寫好童話故事。提示語“說說你喜不喜歡文中的螞蟻隊長,理由是什麼。”實際是指向童話的價值,要體現正能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