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栓‖當下,最需要忙什麼?

     

      各位領導、主任、同事,大家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會議。剛纔,聽了黑遼大區各位站長的工作彙報,甚是欣慰,感覺良好,第一感覺是大區的教研整體上了一個臺階,從本地化教研走向了自主化教研,再加上體系化教研,探索出了一條本度化教研的新路徑,走上了正軌大道。說明,我們忙得很有價值。比如,各位站長能夠設計大型活動方案,並主持會議。自主開展本區域內正常的教研活動,包括一般學校實驗啓動會,正常的師生評優活動。學術拜訪能夠按照彙報提綱進行。下一步,我們就是要讓教研走出閱讀的浪浪山,向體系化教研邁進。如果說“用語文的方式改變教育”,還是讓我們來複習一下一個數學知識,根據意思填空。“由同一平面內,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 )。”當然是三角形了。再問一個問題,我們爲什麼學數學?恐怕不一定能說明白。這個問題需要專業的人來回答。不過,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例子,比如:自行車的三腳架、籃球架、相機三腳架、建築物、太陽能熱水器、起重機、屋頂、斜拉橋、古埃及金字塔等。對了,這叫三角形的穩定性,像這樣利用三角形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叫三角形理論。由此形成的邏輯關係,稱之爲鐵三角邏輯。所謂的“鐵三角邏輯”是這樣的:只要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確定,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完全確定。反過來說,三角形的形狀與大小,取決於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於鐵三角理論,是吳雲娥主任指導的理論基礎,在黑遼大區,她用這條理論支配我們的行動,接着又給我們命了一篇文章的題目,叫做“教研引領”。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鐵三角邏輯”。三條線段分別是:大區主任、業務經理、教研專家,鐵三角工作原理是推廣、推動、推進。當然,在工作中每個人所承擔、完成的任務,並不是什麼別的東西,就是“挑戰—努力—成就”這個鐵三角。這是個人工作的鐵三角邏輯。不僅是教育家,所有要經營星辰大海的人,其實入手點不在遠方,而是每一個眼前的、具體的人。“活”在當下最重要,但要有“長線思維”。“長線思維”就是通過預測長期反推當下的思維方式。 長線思維並不是本能,需要優先考慮的是短線、當下。2022年雖然寫下來20萬字的教研隨筆,包括《語文主題學習100問》《語文主題學習面對面》。有些工作,現在來說已成爲過去,但在當時來說是急需的,迫不及待,時不待我。2022年,我們最需要做的工作是什麼?當時,就應該忙什麼?一、踏上至簡大道,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孩子把書讀起來2015年暑期,舉行了全國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課型解讀培訓,“‘四型三讀’單元整體結構化教學模塊”開始在全國許多實驗區推廣。接着,教研中心着手研究各種課型,並進行了一些課型的拓展,編輯出版了《單元解析與案例》,而且形成了一個共識:一個單元,用十幾個課型、十幾個課時來完成。比如,在課型方面,二年級有①精讀引領課、②整合寫字課、③自由閱讀課、④口語交際課、⑤單元整理課、⑥集中識字課、⑦整本書閱讀課。三年級有①單元預習課、②精讀引領課、③略讀實踐課、④組文閱讀課、⑤口語交際課、⑥習作指導課、⑦習作評改課、⑧單元整理課、⑨整本書閱讀課、⑩自由閱讀課。《單元解析與案例》相當於教師使用的《教案》,我們也一直這樣給老師們宣傳、講解,但老師們卻有着各種各樣的反應:課型繁多、使用麻煩、有情緒牴觸。學生怎麼就能把書讀起來呢!怎麼辦?怎樣讀好《單元解析與案例》這本書?是教研的問題。只有優化成最爲實用的五個課型(單元預習課、精讀引領課、略讀實踐課、組文閱讀課、自由閱讀課),老師們纔可以接受。怎樣優化?從理念上加以引領,有針對性的撰寫教研隨筆,將《語文主題學習100問》連續發文在《讀寫報》上。比如,爲什麼叫“單元預習課”?單元預習課需要解決哪些問題?爲什麼叫“略讀實踐課”?同樣使用1+X的閱讀教學模式,爲什麼精讀引領課就是1+1,而略讀實踐課就是1+2?再有五種課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還有爲什麼把“單元預習課”“精讀引領課”“略讀實踐課”稱之爲“基礎課型”,而“組文閱讀課”“自由閱讀課”稱之爲“能力課型”等等。我們黑遼大區的同事們基本上都能解釋清楚,就連剛入職的劉老師也能說個八九不離十呀。曾記得劉修勤主任說:“你是課型的總結者。”符泰民院長說:“你對主題學習研究很透徹。”吳定輝局長還把《語文主題學習100問》整理起來,分享到華樾教育微信羣裏。這件事給我的啓示:大道至簡。優化並不是將問題複雜化,也不是簡單化,而是刪繁就簡,有趣、合理、有效。優化課型作爲一項選擇,擇其適者爲優,擇其優者爲之。二、走進教師思想,讓對話有形有聲有意,讓孩子把書讀起來作爲教研專家,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把問題當做課題進行研究,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與策略。這裏簡單列舉幾個現象問題。現象一、老區的實驗情況。一些實驗區域,實驗時間已有多個年頭,經常推薦老師參加全國大賽,總不能賽出水平,與他們之前介紹的經驗大相徑庭。現象二、對於實驗區域經驗的推廣,需要組織一場場大型的觀摩研討會,需要選出幾節本區域內成果展示課。按學段要求出課,不能同時找到第一、二、三,三個學段的教師。按課型要求,不能同時找到“單元預習課”“精讀引領課”“略讀實踐課”三種課型的教師。現象三、或私聊、或在微信羣裏,經常收到實驗學校、老師發來的內容,對他們來說大多是疑難問題。比如,開展實驗課型太多的問題,課上時間不夠用的問題。走進實驗之後,教材略讀課文的文前提示語與叢書組文閱讀的文前提示語有什麼區別與聯繫?還有怎樣分享學校的實驗成果與特色?等等。綜上所述,這裏包括思想僵化、故步自封、穿新鞋走老路、缺乏團隊意識等等問題,我們需要發揮教研優勢,入校調研、入區指導、答疑解惑。比如教材中略讀課文有文前提示語,叢書組文閱讀也有文前提示語,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怎樣按照文前提示語設計語文實踐活動?還有,叢書中組文閱讀課怎樣體現閱讀實踐活動的層次性?通過開展以上活動,我得到的啓示是:調研指導並不是坐在臺上高談闊論,天花亂墜,而是要形成一個思想交流的強力磁場,有溫度地與教師對話就是一種選擇。還有,你我之間每天都能在文字間對話,進而感受彼此的思想,相互走進靈魂,慢慢地喜歡閱讀,孩子也就把書讀起來了。三、走出概念叢林,把文件精神聚焦閱讀,讓孩子把書讀起來2022年有兩件事對我們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是《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另一件事是修訂的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目前,各級各類的培訓工作仍在繼續進行。對於培訓,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通識類的培訓,一類是精準類的培訓,也叫落地式培訓。教研部門的培訓比較精準類的,適合教師的培訓,因爲老師是實用主義者。昨天,【張嘴就說】道出了教研的供需矛盾:一是理論滿天飛,不知花能落誰家?二是實踐無抓手,觀千劍後疑能識器? 很快,江西省寧都教研室何金生主任給我發來一個ppt,題目是《語文課標,令我由喜而憂而“長太息”》。他引用《實踐論》的理論,“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先把“革命的理論”完善了,再來發動“革命的運動”吧。面對“雙減”政策、新的課程標準,教研的培訓策略是落地,打造草根兒教研。對於“雙減”常唸的經是《中小學教育的長線思維》《雙減背景下智慧課堂與智能作業》《落實雙減政策 聚焦主題學習》。課標強調學生的“語文的實踐性”,六大學習任務羣無一不強調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在本溪、朝陽等實驗區域內開展系列講座《課標 課程 課堂》。做好三研,即研讀課程標準,研修課程內容,研究閱讀能力。《課標 課程 課堂》系列文章被企業微信連載,雙減培訓內容被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作爲教育部門的政協議案,提交會議審覈。給我的啓示:學習理論並不是將實驗邊緣化,而是把文件精神作爲內核,聚焦閱讀,更好開展實驗工作。研讀課標,研修課程,研究課堂就是一種選擇。四、描繪能力願景,把教研隨筆寫在課堂上,讓孩子把書讀起來開展課題研究是有時間要求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項目也是課題,爲什麼能夠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做到了“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精”。對於一個區域來說,實驗的路上也會遇到瓶頸,閱讀也會走入深巷。怎麼辦?提升。“好書伴我行”也是一項閱讀提升工程。教研實施的策略是借力、提升、引領。強化教材與叢書的聯繫,提升學生“獲取信息能力、整體感知能力、作出評價能力、形成解釋能力、創意運用能力”,“將課堂學科化功能轉變成社會學科化價值。”我的啓示:提升並不是將閱讀高深化、或神祕化,提升閱讀能力就是一項選擇,讓其成爲撬動語文實踐活動的支點。總之,實現教研本地化自運轉,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教研作爲“內核”,發揮教研的引領作用,就在眼前,就在當下。蔣子龍說:人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裏。是的,每個人都要做一個有故事的人,把你當下最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一段段有意義的故事編輯成一本有價值的書,讓讀者品味。問題就是一本書。想讀懂,就需要研究方案;想讀好,就需要研究行動;想讀透,就需要研究思想。當下,最需要忙什麼?蘇霍姆林斯基說:“無限相信讀書的力量”。讀山讀水是心靈的愉悅,讀書讀人是智慧的沉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