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協力,才能爲孩子的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晚飯後,陪孩子在小區裏散步,不經意間聽到兩位中年婦女在談論明天開始的線上教學。

其中一位說,你們家的女孩兒還好點,我們家的孩子根本就不聽話,上網課的時候,把自己鎖在屋子裏,誰也不知道他在幹嘛,玩手機的可能性很大。

另外一位回答道,我們的也差不多,上網課的時候難免會玩手機,並且也不聽話,想想這五天的網課就頭疼。

作爲一名高中班主任,聽到這樣的對話,並沒有絲毫的奇怪,她們倆的對話道出了太多家長的普遍心態: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家多呆一天,好像自己的孩子不是孩子,而是洪水猛獸一般,孩子在家時,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神獸趕快出籠。讓他們儘快回到學校去,讓老師負責管理和教育。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近期報道的柳州鐵一中的學生跳樓事件,報道中的學生因爲頻繁違紀,老師和家長溝通後,希望家長可以把學生接回家緩和一下低落的情緒。誰知道,正在老師站在走廊裏和家長電話溝通的時候,這個學生突然間就跑到五樓,然後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不得不說,這是誰也不想,也不希望看到的悲劇。一個年輕的生命,在尚未綻放的時候就過早地凋零了,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這孩子,怎麼能做出這樣的傻事?他的家人該有多心痛?!

是啊,估計天底下沒有一個正常的家長可以心平氣和地接受這種結果。但是,又是誰把這個學生逼到了牆角處,導致他沒有了選擇的餘地?或許在他看來,唯有如此,才能夠輕鬆一些。

無獨有偶,記得去年夏日的一個夜晚,我在查宿舍的時候,一位班主任對我說,希望晚上能夠讓宿管老師多關注她們班的男生宿舍,因爲有個男生情緒激動,本來想送他回家,誰知道他家長放話說,他敢回去,就會打斷他的腿。

站在這個男生的角度考慮,他的內心應當是痛苦的,是糾結的,甚至還有些無可奈何。正常情況下,家庭是每個人的避風港,在人生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回家,回去了哪怕什麼也不幹,至少心靈可以得到慰藉。然而,對這個男生而言,他的家庭已經失去了這個應有的基本意義。

回到開始上網課的問題上來,家長之所以會感到頭疼,除了擔心學習效果不好之外,更多的恐怕是不會管教孩子,或者是管不住孩子。根據我十多年的班主任經歷,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是無能爲力的。

也能夠理解,很多家長都在爲了維持生活而疲於奔命,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管教孩子。加之,管理是一本學問,是需要通過系統的學習才能產生實際效果的。於是,他們就把教育學生的責任轉嫁到學校和老師身上。

平時在讀到一些有質量的教育類書籍時,我總是會分享一些心得給家長們,並且希望他們也能夠加入讀書的行列中來。奇怪的是,那些問題很小的學生家長反而能夠積極主動地跟進,反而是那些問題較大的學生家長,大多抱着一種充耳不聞的態度。

客觀地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纔可能會幫助孩子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事實上,僅憑學校自己單槍匹馬發力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是殘缺的。

在當下惡劣的教育生態下,社會和家長寄予了學校和老師無限大的期望,卻吝嗇到不捨得給予應有的管教權力。你讓老師們戴着鐐銬,卻要求能跳出優美的舞姿,這不是強人所難,又是什麼?於是,老師們在管教學生的時候,不得不變得謹小慎微,打不得,罵不得,甚至連說都不敢說。如此的束手束腳,恐怕老師們只能靠人格魅力去感化學生了。當然,被迫走向佛系,對學生的不良行爲視而不見也是一種選擇。

但是,如此一來,誰會是教育的贏家?到頭來,受害的還是學生,是家長,是整個社會。那麼,到底該如何化解教育所面臨的難題?恐怕只有家庭和社會也承擔起相應的職責,不要一味地讓學校和老師孤軍奮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