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來不是強制,而是喚醒

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一下子把我們帶入了冷凍模式。坐在書房,披着棉襖,面對電腦,突然覺得應該給學生們講點課本以外的東西,最好可以引發他們的思考,如果可以產生一些共鳴,那就更好了。

該說些什麼呢?總不能天南海北的瞎扯,那不是白耽誤功夫嘛。正想着,第一個問題湧入腦海,你爲什麼要學習,或者說學習是爲了什麼?

嗯,這個問題不錯,看似老生常談,實則常談常新。所謂,不忘初心,放得始終。我們不能因爲出發的太久,就忘記了爲什麼出發。

看到物理老師在羣裏發的預習任務,我想到了能量守恆定律,人生就是這樣,有得有失,爲了得到一些東西,失去另外一些是必然的。於是,我想到了第二個問題,在學習的路上,或者說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會失去什麼?

完了,第三個問題還沒有想到的時候,直播上課的時間已經到了,先給學生們溝通這兩個問題吧,走一步看一步。

先給學生們做了個鋪墊,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並且強調了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可以說出來,也可以不說出來,不過,思考是必須的。

當你爲什麼學習的問題出現在屏幕上後,片刻,就有學生回答,之後接二連三的有人回覆。在學生們思考的時候,我還穿插着我的一些思考和經歷,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思考。

我說,2011年8月13日,那是我第一天上班的日子。當我去學校報到,走到一個樓梯時,上面的一句標語深深地吸引了我——你爲什麼來三高?

是啊,我爲什麼要來?當時的答案就是,來上班賺錢,養家餬口,將來可以娶媳婦啊,這不是很正常的問題嘛。後來,我時不時還會想到這個問題,而每次的結論都不一樣。比如,我想到上班不只是爲了賺錢,同時也是在教書育人,在傳道授業;然後又覺得,教育別人家的孩子,其實是在積德行善;再後來,我認爲這不只是一個工作,更應該成爲我的事業,成爲我畢生的追求……

有學生說,是爲了責任和榮譽;有的說,是爲了讓自己和家人將來可以過的更好;還有的說,爲了證明自己並不比別人差。諸如此類,都表達了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標。

理想或者目標,就像黑夜裏茫茫大海中的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西遊記中,唐僧前往西天取經,歷經81難,如果不是有堅定的信念和明確的目標,估計遇到白骨精就結束了。作爲普通人,到了女兒國就劇終的可能性很大。

所謂,常問路的人不會迷路,我們要經常叩問自己的靈魂,思考我們爲什麼要學習,否則很容易就迷失在忙忙碌碌,或者無所事是中,找不到出路。

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及時提出第二個問題,在學習的路上,或者說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會失去什麼?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舍纔能有得。

有學生陸續回覆: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自由,可能會失去一些興趣,我們會過得比較辛苦,或者會損失一些玩樂的時間,也可能會錯過愛情,如此這般。

是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而會顯得有些辛苦,甚至是痛苦。因爲,學習的過程就像戰爭,攻下一個山頭,又幹掉一個堡壘。其實,這也是成長的必須,就像竹子那樣,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突破自己,才能節節高。

期間,我給學生們播放了一段有關數學天才韋東奕的視頻。那是一個其貌不揚,甚至有些不修邊幅的人物。我藉機說道,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如果韋東奕也去關注自己的睫毛,在意自己的指甲和髮型,估計,他也難以有今天的成就。

其實,我也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大學期間也沒有像現在這樣經常看書,工作了之所以經常買書看書,主要是遇到了困惑,希望從書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誰知道,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在讀書的時候,我錯過了和朋友推杯換盞的喫喝,也失去了躺在牀上玩手機的快樂,但是,我卻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穫和成長,那種沉甸甸的感覺,讓我覺得非常踏實。

說到這裏,我的第三個問題就醞釀出來了——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學習?既然,學習幾乎可以影響,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一生,那我們到底應該拿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它?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我相信,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現象會越來越少,課後不願意寫作業也會成爲過去,在遊戲和學習之間,你會理智而堅定的選擇後者。

我沒有讓學生們當場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爲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按照陽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概念,只有他們真正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了,並且可以非常理智的對待學習中的得與失了,那麼,第三個問題將迎刃而解。

從教十二載,對於教育中強制性的灌輸和逼迫性的學習,從厭惡發展到發自內心的拒絕。教育真的是點燃,是喚醒,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