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隋唐时代制度的传承渊源和历史演变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陈寅恪的代表作之一, 成稿略早于《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两部作品均创作于战乱时期生活艰难的背景下。两本书的形式都是直接引用不同史料中的相关内容素材,经过关联分析和互相佐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两本书内容有一定相关性,可以结合起来看,更好地理解隋唐历史。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从政治史角度分析唐朝兴衰的内外深层因素,其中论及府兵制、“关中本位政策”等内容,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着重考察隋唐制度的形成和渊源,包括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部分,其中礼仪附带都城建筑部分大约占了一半的篇幅。

在第一节《叙论》中,陈寅恪概述了隋唐制度渊源主要为三个源头,并简要说明了创作这份《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目的和叙述形式。

根据史料分析,陈寅恪认为隋唐制度渊源主要为三个源头,分别为北魏、北齐,南朝梁陈,西魏和周。其中,源于北魏、北齐的制度中包含了河西部分的重要影响,因此前未被深入分析,陈寅恪在这本书中做了详细论述。另外,陈寅恪专门点出源自西魏和周的部分影响较为微末,重要性比前两个渊源相差较多。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礼仪部分占据了全书小半篇幅,也是因为礼仪是这本书中详细叙述的第一个制度,重点叙述了隋唐制度的三个源头的流变,专门对北魏、北齐尤其是河西地区对隋唐制度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后续章节对其他制度延续了三个源头的分析,仅列举部分史料作为具体佐证,不再重复叙述整个流变过程。

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多次强调,隋朝虽然在政治上继承了北周的统治权,但所施行的各方面制度却没有直接因袭北周,转而继承北齐、梁陈的旧制,如在礼仪一节讲到,“隋文帝虽受周禅,其礼制多不上袭北周,而转仿北齐或更采江左萧梁之旧典,与其政权之授受,王业之继承,迥然别为一事,而与后来李唐之继杨隋者不同”。

在论证过程中,陈寅恪通过分析隋唐制定每类制度时参考的制度典籍、制度制定者的专业学识渊源、参考制度曾经施行的地区和主要施行者等资料,引用多条例证互相佐证,再用“寅恪案”的方式进行综述,论据充分,推论严谨,切中要害,结论有说服力,也能启发读者更好地理解隋唐制度的演化及其关键变化节点。

例如,在兵制一节中,陈寅恪分析了府兵制的演变,点明府兵制在前期为兵农分离、分部落由酋长形式管理的鲜卑贵族制度,经周武帝改军士为侍官、令府兵从酋长统帅变为直隶于君主,隋文帝扩大徵调范围令兵农合一、并进一步将其禁卫军化由君主直辖,最终转变为较为平民的、兵农合一、君主直辖的华夏兵制。

而在财政一节,陈寅恪分析了唐代财政制度实际上是因袭推广了南朝旧制。其中,和籴之法早已在西北地区施行,牛仙客被重用后将该制度引入关辅,而唐代施行的回造纳布制度,相似的纳布代租之制早在江南施行。这两个例子便是因袭前代成功的地方制度的典型。

通过《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这本书,可以了解隋唐时代各类制度的传承和演变过程,以及制度转变的关键节点和历史背景,能更好地理解隋唐历史。


2022.07.17雾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