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6《掌控習慣》之四

習慣的四個步驟之二是渴求,講的是我們養成的習慣,是在我們的渴求之下建立的,比如很自然而然地拿起手機就翻看,而且一看就看很久,這是因爲看手機這件事,我們沒有壓力,感覺快樂,也就是壞習慣給予我們及時反饋。這種及時反饋,導致我們感受不到時間在流淌,因爲快樂的事,總是讓我們覺得時光飛逝。而人對快樂的追求,是溶於我們生活,刻在基因裏面的。

什麼會使我們快樂呢?當我們的身體分泌多巴胺的時候,我們會顯得很興奮,從而使我們快樂。明白了這個原理,對我們養成習慣有什麼幫助呢?很簡單,只要讓我們的身體分泌更多地多巴胺,讓我們的好習慣也能產生快樂,讓壞習慣的快樂消失,就行了。

書中給了我們三個利用“渴求”養成好習慣的方法:一是綁定喜好。簡單地說,就是把喜歡做的事,和我們想要養成的習慣進行綁定。如何綁定呢?比如一個喜歡看書的人,不喜歡運動,但運動是自己想要養成的習慣,那在看書之前,先運動15分鐘才能看書,如果不運動,就不能看書,爲了看書,她就得先去運動。利用這種看書的“渴求”,從而形成運動的習慣。又比如,想去看一部新上映的電影,但自己有晚睡的習慣,那可以利用看電影這個“渴求”,來讓自己達成早睡的目標,如給自己規定,連續多少天22:30前睡覺,獎勵某晚去看這部新上映的電影。這樣一來,想要養成的習慣養成了,”渴求“也得到了滿足。

二是打造一個充滿“渴求”的環境。怎麼說呢,都說環境改造人,如果充分利用環境,將自己的渴求與環境想融合,這樣更容易形成好習慣。比如自己渴求讓自己變成一個喜歡看書的人,那就爲自己創造一個看書的環境,家裏隨處可見的書,讓自己一有閒暇時光,就能隨手翻閱。或者讓自己的電腦、手機充滿別人讀書的視頻,除了讀書的視頻,其它所有的都清除,讓自己除了看書、聽書,其它的功能都不能用,這樣一來,時間久了,慢慢形成條件反射,我們也就養成了看書的習慣。通過利用環境,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三是找到並深挖“渴求”的根源。也就是說,我們想要做一件事,我們要去想,我們爲什麼想要做?做這件事,我們想要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我們的深層動機是什麼?清楚了我們的深層動機,從而對症下藥,那麼我們的好習慣也就產生了。在生活中,有的人心情煩躁的時候,就喜歡去喝酒,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又哭又鬧。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緩解自己心情煩躁。但解除心情煩躁的方法有很多種,不是隻有喝酒這一種方法可以緩解或解除,比如有的人喜歡把當時的心情記錄下來,隨着記錄的完成,那種壞情緒也會得到舒緩,當時覺得很氣憤的事情,隨着時光流逝,心境也慢慢得到平復。有的人呢平時不喜歡打掃衛生,心情不好的時候,打掃衛生卻很來勁,在將自己的屋子打掃乾淨的同時,也將心裏鬱悶也一併清除,何樂而不爲呢。而喝酒之後又哭又鬧,不但讓我們出盡洋相,讓別人看笑話,也損害了我們的身體。所以充分利用習慣的本質是滿足動機的過程這一道理,我們也可以養成我們需要的好習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