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聽孩子纔會說?(家庭教育學習打卡第三十七天)

    家長不僅要會說,更要會聽,孩子才願意打開心門,和我們溝通交流。 

  首先,注意溝通當中的三位一體的運用,事件,情緒,態度的三位一體。孩子給我們說任何問題,都會包含這三部分內容。比如孩子告訴媽媽,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衝突,老師偏向對方,說是他的錯,他很難受。事件是衝突、情緒是孩子生氣、態度是認爲老師偏向對方了。我們聽孩子說的時候,三個部分分開對待,先回應孩子的情緒情感,然後迴應他的態度,最後迴應事情本身。但現實中,我們往往先回應事情,並且是不客觀的迴應,我們認爲不是什麼大事情,然後幫孩子分析如果不是你做了不應該做的事,同學也不會找你麻煩,老師也不會批評你等等。這就不僅是單說事,而且有意識的要改變孩子對這件事的體驗,沒有設身處地的體會孩子的情感情緒,沒有接住、抱持孩子的體驗,孩子感受到了被否定。孩子一說事,我們這種馬上試圖改變他的做法,會讓孩子特別反感,再也不想和我們聊天。我們先接納孩子情緒情感,纔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孩子纔不會偏執固着。

    再者,注重溝通的四個步驟:瞭解、理解、接納、引領。當我們仔細的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時,我們纔可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理解孩子,當我們理解他的時候,我們就從內心接納和允許了孩子,這時候我們的親子關係就是一種愛的、通暢、真誠的關係,我們再去引導孩子的時候,就會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們上來就想改變孩子,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多徵求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多傾聽他的感受,表達的時候多用商量的語氣,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

    所以溝通中我們多運用重複技術,就是把握孩子說話的重點重複出來,比如“你特別不舒服是嗎”,也是一種傾聽的技巧。再者,多使用肢體語言。比如用眼睛看着孩子、身體前傾、牽住孩子的手,不要漫不經心的對待孩子說的話,這會讓他感受到被忽略。我們要允許孩子有情緒、有不好的態度、有對事情不好的看法,慢慢的來和孩子溝通商量,接納孩子的現狀,對他尊重,讓他感受到父母的真誠和溫暖。做到了這樣,孩子一定願意和我們說他的心裏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