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學3-14. 旋前旋後的生物力學障礙

《功能解剖學》讀書筆記之【13. 旋前旋後的生物力學障礙】

【前臂雙骨折】(圖3-127和圖3-128)

骨折段的移位隨着骨折線水平的變化而不同,移位的方向由肌肉牽拉的合力所決定:

※如果骨折線位於橈骨幹上1/3(圖3-127),這2個分離的骨折段分別被旋前-旋後肌所作用,即旋後肌作用於上骨折段,旋前肌作用於下骨折段。這樣,因爲骨折段相對旋轉所產生的骨折段間的間隙最大,此時上骨折段位於極度旋後位,下骨折段位於最大旋前位。

※如果骨折線位於橈骨幹中段(圖3-128),骨折段間的間隙明顯減小,因爲下骨折段的旋前只有旋前方肌起作用,而上骨折段的旋後被旋前圓肌所減弱。骨折段的間隙只有它最大間隙距離時的一半。

因此,骨折復位不僅要矯正成角移位,也要恢復這些骨的正常曲度,特別是橈骨,具體如下:

※在矢狀面的曲度,凹向前方。如果是曲度變平或是反轉,旋前的範圍將會減小。

※在冠狀位的曲度,主要是“旋前肌彎曲”。如果復位不滿意,旋前圓肌的效率降低,旋前的範圍將會被限制。

【尺橈關節脫位】

因爲兩骨之間有力學聯繫,他們很少單獨發生脫位,尺橈關節的脫位通常是和骨折同時發生的。

【下尺橈關節脫位】

經常合併肱骨幹遠端骨折(藍色箭頭),即所謂的蓋氏骨折(圖3-129)。因爲關節脫位導致的持續不穩,處理起來比較困難。

【上尺橈關節脫位】

這和前面講的有一些類似,它包括橈骨頭前脫位(紅色箭頭),以及尺骨幹的骨折(孟氏骨折)(圖3-130),由直接的創傷導致,如棍棒或警棍的打擊,橈骨頭的復位非常重要,它經常由於肱二頭肌的牽拉而不穩定,同時,環狀韌帶的修復也十分重要。

【橈骨相對縮短的後果】

尺橈關節的功能能夠被橈骨的相對縮短所破壞,以下原因都可導致橈骨縮短:

※兒童時期未被發現的骨折,導致骨骼的異常生長(圖3-132)。

※橈骨的先天畸形,如馬德隆病(圖3-131)。

※橈骨遠端骨折,最常見的是Colles骨折,多數發生在老年人。在下尺橈關節的冠狀面和矢狀面發生下尺橈關節的真性脫位,具體如下:

——在冠狀面,橈骨遠端向外側傾斜(圖3-133),導致關節面向下增寬。對關節盤的牽拉(圖3-134)經常會將尺骨莖突連根拔起(尺骨莖突在基底部斷裂)。這是Gerard-Marchant骨折。骨間膜和腕關節內側韌帶的廣泛撕裂會使關節面的分離更加嚴重。

——在矢狀面橈骨遠端骨骺端向後傾斜,干擾了旋前旋後。

在正常情況下(圖3-135)橈骨和尺骨關節面的軸線是重合的。當2塊骨被分開(a)時,我們可以看到關節面互相匹配。當兩塊骨連在一起(b)時,它們的關節面彼此吻合。

當橈骨遠端幹骺段發生骨折並向後傾斜時(圖1-136,a),尺骨和橈骨關節面的軸形成了一個朝向後下側的立體角,同時關節面的相合性也丟失了,就像圖(b)所顯示的那樣(只包括關節面和它們的軸)。下尺橈關節的持續脫位會對旋前旋後產生嚴重的影響,可以通過簡單的切除尺骨頭來治療(Moore-Darrach's operation),也可以通過末端融合(固定)及結合骨折以上尺骨幹部分切除來使旋前旋後恢復正常(Kapandji - Sauve's operation,圖3-137)。

下尺橈關節的功能障礙也可能是由上尺橈關節的紊亂所導致,即Essex-Lopresti綜合徵(圖3-138)。橈骨發生相對縮短(a)可因橈骨頭粉碎骨折被切除後,導致橈骨相對縮短(a),也可由肱橈關節關節面的過度磨損或撕裂(b),或是橈骨頸的嵌插骨折(c)而引起。它將導致下尺橈關節向上移位(d),並同時伴隨尺骨頭尺骨頭異常的向下突出,這可以通過尺骨變異指數【注:需要進行解釋。】來測量。只有骨間膜(圖3-139)的前部纖維(粉色)能夠阻止橈骨上移。如果這些纖維被撕裂或是失效,就會繼發下尺橈關節的脫位,即Essex-Lopresti綜合徵,這將會很難處理。

我們對於下尺橈關節功能紊亂的認識仍然處於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但我們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最常發生的橈骨遠端骨折需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予良好合理的治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