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學4-9-2.幾何形態可變的腕骨

④腕關節近側列的動態特性

如果在內收和外展時比較手舟骨-月骨的耦合運動,可以清楚地發現這兩塊骨之間呈現出相反的變化。在外展運動中手舟骨的功能面減少,在放射影像上看去好像一個指環,而月骨的功能面卻在增加。

相反的情況出現在內收運動中。由腕部兩個關節的屈曲-伸展運動,導致如下變化:

※在外展運動中(圖4-83和圖4-84),橈腕關節的屈曲被腕中關節的伸展所抵消。

※相反地,在內收運動中(圖4-85和圖4-86),橈腕關節的伸展被腕中關節的屈曲所抵消。

所以根據邏輯,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腕關節的屈曲與橈腕關節外展以及腕中關節的內收相聯合。

※腕關節的伸展與橈腕關節的內收及腕中關節的外展相聯合。

因此證明了Henke提出的機制。

關於鉤骨近側極的形態和位置,影像學統計研究證實,大多數人(約71%)的鉤骨有個小關節面與月骨始終接觸(圖4-87),它能更好地傳遞壓力。只有少數人(約 29%)的鉤骨近側極是尖的(圖4-88),只有在內收情況下才與月骨相接觸。

⑤插入部分

腕骨的近側列比遠側列更穩定,實際上幾乎可以將它看作一個整體。它位於前臂腕關節的凹面和遠側列之間。因此我們稱其爲插入部分【翻譯待定】。如圖所示(圖4-89前面觀),近側列上沒有肌肉附着,通過骨間韌帶連接,收到的壓力來自其毗鄰結構。當近側列作爲一個單一結構,在遠側列和橈骨關節面之間被壓縮時,組成它的3塊骨在屈曲時向前傾斜(圖4-90外側觀),並拉伸掌骨間韌帶(雙黃箭頭)和後橈腕關節(雙藍箭頭)。這3塊骨通過外側的手舟骨-月骨韌帶和內側的三角骨-月骨韌帶連接起來,它們的傾斜運動並不相同:

※手舟骨躺倒的角度比1/2月骨向前傾斜的角度更大,並且它圍繞頭狀骨的頭部(圖4-89)輕度旋前(藍色箭頭)。

※三角骨沿螺旋形路徑在鉤骨近端表面滑動,並輕度旋轉至旋後位(藍色箭頭)。

另外,在這些運動中,三角骨被它的以下掌側韌帶所支配(4-91):

※頭狀骨-三角骨韌帶,該韌帶形成了Poirier’s V形空間(1)的內側臂。

※三角骨-頭狀骨韌帶(2)。

※鉤骨-三角骨韌帶(3)。

三角骨的運動被“三角吊帶”所支配,其前束(4)和後束(5)(移除了橈骨後)可以在圖示中看到。這個吊帶將鉤骨聯合屈曲和旋後運動後的螺旋運動傳遞給了三角骨(圖4-92,移除了頭狀骨後的外側觀)。

在內收運動時,由於三角骨在手掌韌帶作用下旋後,尤其是由於Poirier’s V 形空間的外側臂(紅色箭頭)因素,這個運動會顯示的更清晰(圖4-93)。

與此同時,由於尺骨的背離,尺骨頭部和三角骨之間的間隙變窄,形成三角骨和鉤骨之間有用內側空間。總的來說,腕骨中間部分的總體高度變小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