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學5-1.脊柱:軀幹的支柱軸

人類屬於脊柱動物亞門,代表了自魚類開始,生物體歷經脫離海洋至登上陸地,其間所經歷的漫長進化過程中的最後階段。

人類的運動系統圍繞脊柱體或以脊柱爲中心而發展,這是源於我們所認識的以總鰭魚類爲雛形的進化結果。總鰭魚是一種介於魚類和爬行動物之間的動物,它們有四肢和尾部。總鰭魚雛形中所留存的器官至今仍出現在人類中,只是有些已有演變,表現特別的是:

※尾部消失。

※進化至直立體位。

上述演變帶來了人體中軸骨(脊柱)的顯著進化。雖然如此,脊柱仍然由錐體一個個堆積而成,錐體之間仍可自由活動。

這樣的骨關節複合體不僅支撐軀體,還能夠保護脊髓。脊髓是連接軀體與大腦間名副其實的信息傳輸線,其頂端由顱骨保護。

我們和我們的近親,即同爲雙足動物的猿,共同擁有相似的脊柱結構。然而,猿的直立是間斷性的,因此,人與猿的脊柱是不同的。

《功能解剖學》讀書筆記之【1.脊柱:軀幹的支柱軸】

作爲人體的垂直中軸,脊柱必須協調兩個呈對立關係的力學要求,即剛性和可塑性之間的力學協調。儘管脊柱由不穩定的錐體堆積而成,但其特殊的解剖結構可以實現這一力學要求。

實際上,在軀幹位於對稱位置時(圖1-1),脊柱作爲一個整體可以看作是船的桅杆,其立於骨盆之上,並向頭部延伸。

※在肩部水平,脊柱支撐着一個相當於桅杆的主帆帆架平面(肩胛帶)。

※在所有節段水平,脊柱內包含韌帶和肌肉等“張力維持裝置”,這些結構被排列成支柱一樣,將其主體與其附着點(輪船的船體或軀體的骨盆)連接起來。

支柱的第2個系統與肩胛帶密切相關,它呈菱形,長軸爲垂直軸,短軸爲水平軸。當軀幹處於對稱體位時,支柱的兩側張力是對稱的,此時,“桅杆”位於垂直位。

單腿站立時(圖1-2),即軀體重量由一側下肢來支撐時,骨盆向對側傾斜,錐體因受力而發生以下彎曲:

※腰椎區域向未受力肢體側凸起。

※胸椎區域隨後呈凹形。

※頸椎區域再次出現向未受力肢體側凸起。

在脊髓反射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引導下,由肌肉組成的“張力維持裝置”通過自動調整張力,恢復新的平衡。這種動態適應能力由錐體外系控制,該系統能隨時調控不同體位下的肌肉張力。

脊柱的可塑性存在於它的組成結構中(它的多種組件相互疊加,並由韌帶和肌肉相互連接。因此,脊柱的形態能在維持其剛性的同時,還能用由肌肉和韌帶組成的“張力維持裝置”進行適應性調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