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學2-13.肘關節屈肌和伸肌的效能

《功能解剖學》讀書筆記之【13.肘關節屈肌和伸肌的效能】

【1.制動位和功能位】

制動位和功能位的定義如下(圖2-77):

※肘屈曲90°。

※沒有旋前或者旋後(手在豎直平面)。

【2.肌肉的相對力量】

總體來講,屈肌略強於伸肌,因此上臂放鬆狀態時是輕微屈曲的;肌肉越強壯,屈曲越明顯。屈肌力量隨着前臂旋轉而改變,且旋前時強於旋後,因爲旋前時肱二頭肌更加伸展,因此也更有效。旋前與旋後時的屈曲效能比是5:3。

最終,肌肉力量隨肩關節位置(S)的變化而改變,如圖2-78所示:

※上臂向上垂直於肩(A):

——伸展時(例如提啞鈴時)等於43kg(箭頭1)。

——屈曲時(例如將自己拉起)等於83kg(箭頭2)。

※上臂屈曲90°(F):

——伸展時產生的力(例如推重物向前)達到37kg(箭頭3)。

——屈曲時產生的力(例如划船)達到66kg(箭頭4)。

※上臂沿體側垂下(F):

——屈曲時產生的力(例如提重物)達到52kg(箭頭5)。

——伸展時產生的力(例如在雙槓上支撐起自己)達到51kg(箭頭6)。

因此存在一個肌羣發揮最大效能的優勢位置:上臂在伸展時發揮最大效能的位置在肩下(箭頭6),屈曲時發揮最大效能的位置在肩上(箭頭2)。

因此,上肢肌肉更適於攀爬(圖2-7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