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史》與《戰國策》札記(八十四)

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謂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兩立,願太傅幸而圖之。”武對曰:“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則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排其逆鱗哉?”太子曰:“然則何由?”太傅曰:“請入,圖之。”

  居之有間,樊將軍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諫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積怨於燕,足爲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在乎!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雖有管、晏,不能爲謀。願太子急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講於單于,然後乃可圖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且非獨於此也。夫樊將軍困窮於天下,歸身於丹,丹終不迫於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時也。願太傅更慮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與之謀也。”太子曰:“願因太傅交於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諾。”出見田光,道太子曰:“願圖國事於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爲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太子曰:“願因先生得願交於荊軻,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僂行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願足下過太子於宮。”荊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光聞長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約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爲行使人疑之,非節俠士也。”欲自殺以激荊軻,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

在秦國做人質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國。他看到秦國將要吞併六國,如今秦軍已逼近易水,惟恐災禍來臨,心裏十分憂慮,於是對他的太傅鞫武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太傅幫忙想想辦法纔好。”鞫武回答說:“秦國的勢力遍佈天下,地盤廣大,如果它們再用武力脅迫韓趙魏,那麼易水以北的燕國局勢還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觸犯秦國呢?”太子說:“那可怎麼辦好呢?”太傅說:“請讓我好好考慮考慮。”

  過了一些時候,樊將軍從秦國逃到燕國,太子收留了他。太傅進諫勸告太子說:“不能這樣做啊。秦王殘暴,又對燕國一直懷恨在心,如此足以讓人膽戰心驚了,更何況他知道樊將軍在這裏!這就好比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災禍難以避免了。我想,即使管仲和晏嬰再世,也無力迴天。太子您還是趕緊打發樊將軍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風聲。請讓我到西邊去聯合三晉,到南邊去聯合齊楚,到北邊去和匈奴講和,然後就可以對付秦國了。”太子丹說:“太傅的計劃曠日持久,我心裏昏亂憂慮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況且問題還不僅僅在這裏,樊將軍窮途末路,纔來投奔我,我怎麼能因爲秦國的威脅,就拋棄可憐的朋友,把他打發到匈奴去呢,這該是我拼命的時候了,太傅您得另想辦法纔好。”鞫武說:“燕國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謀遠慮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說:“希望太傅您代爲介紹,好嗎?”鞫武說:“好吧。”於是鞫武去見田光,說:“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議國家大事。”田光說:“遵命。”於是就去拜見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爲他引路,又跪下來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穩,左右人都退下後,太子就離席,向田光請教道:“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能儘量想個辦法來解決這件事。”田光說:“我聽說好馬在年輕力壯的時候,一天可以飛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時候,連劣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現在聽說的是我壯年的情況,卻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經衰竭了。雖然這麼說,我不敢因此耽誤國事。我的好朋友荊軻可以擔當這個使命。”太子說:“希望能通過先生與荊軻結識,可以嗎?”田光說:“好的。”說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門口,告誡他說:“我告訴您的和先生剛纔說的,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頭一笑,說:“好。”

田光彎腰曲背地去見荊軻,對他說:“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國沒有人不知道。現在太子只聽說我壯年時的情況,卻不知道我的身體已大不如當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導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盡力想想辦法。’我從來就沒把您當外人,於是把你舉薦給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處走一趟。”荊軻說:“遵命。”田光又說:“我聽說,忠厚老實之人的所作所爲,不使人產生懷疑,如今太子卻告誡我說:‘我們所講的,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這是太子他懷疑我啊。爲人做事讓人懷疑,就不是有氣節的俠客。”田光這番話的意思是想用自殺來激勵荊軻,接着又說道:“希望您馬上去拜見太子,說我已經死了,以此表明我沒有把國家大事泄漏出去。”說完就自刎而死。

燕太子丹急躁功利,猝死之相。不可謀大事。然而身居高位,仍然可以激發人才爲之赴死。

好了,我們來看看阿庇安的羅馬史吧!

X.米特拉達梯與塞多留建立同盟。第三次

米特拉達梯戰爭的爆發

67.當米特拉達梯現在有閒暇的時候,他征服了博斯波魯新的糾紛斯的部落,任命他的一個兒子馬查里斯作他們的國王。於是他中又在醞釀進攻科爾基斯人①附近的亞加亞人(他們被認爲是那些從特洛耶戰爭歸來的時候,迷失道路的亞加亞人的後裔),但是喪失了兩個軍團,一部分是在戰役中死亡的,一部分是因寒冷而死亡的,一部分是中敵人的計而死亡的。當他回國的時候,他派遭使節到羅馬去簽訂協議。同時,阿里俄巴贊尼斯或者是由於他自己的意思,或者是由於別人的極力要求,派人到羅馬去控訴,說卡巴多西亞沒有交還給他,米特拉達梯還保留了較大的一部分領土。蘇拉命令米特拉達梯放棄卡巴多西亞。他放棄了,於是又派遣一個使團去簽訂協定。但是現在蘇拉已經死了;因爲元前78老院忙於別的事,執政官們沒有接見他們。所以米特拉達梯促使他的女婿提格累尼斯,好象是他主動的一樣,侵入卡巴多西亞。這個詭計瞞不過羅馬人,但是這個亞美尼亞國王環繞着卡巴多西亞築起一條封鎖線,把大約三十萬人擄到他本國去了,他把這些人跟另外一些人一起,安置在他當初即亞美尼亞王位的地方,這個地方他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爲提格累諾塞達,意爲提格累尼斯的城市。

介紹米特拉達梯挑起事端的經過。

68.當亞細亞正發生了這些事情的時候,西班牙總督塞多留煽動那個行省和所有鄰近的地區背叛羅馬人,他從他的同僚中選擇一些人,模仿羅馬的元老院,組織一個元老院。他的黨羽中有兩個人,琉喜阿斯馬基阿斯和琉喜阿斯方尼阿斯向米特拉達梯建議,他應當和塞多留建立聯盟,向他指出他在亞細亞和鄰近國家有很大的希望。米特拉達梯贊成這個建議,派遣使節到塞多留那裏去。塞多留引導他們去見元老院,感到自豪,因爲他的聲名達到了本都,他現在可以從東西兩方夾攻羅馱的勢力了。所以他和米特拉達梯訂立一個條約,把亞細亞、俾泰尼亞、巴夫拉哥尼亞、卡巴多西亞和加拉西亞許給他。派遺馬可.發裏阿斯爲將軍,兩個琉喜阿斯,即馬基阿斯和方尼阿斯爲顧問,到他那裏去。利用他們的幫助,米特拉達梯開始對羅馬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後的一次戰爭;②在這次戰爭的過程中,他喪失了他的全部王國。塞多留在西班牙喪失了他的生命。羅馬派遣兩個將軍去進攻米特拉達梯;第一個是琉卡拉斯,就是那個在蘇拉部下作過艦隊長官的那個琉卡拉斯;第二個是龐培;龐培使他的全部領土以及遠達幼發拉底河的鄰近地區(因爲米特拉達梯戰爭提供了吞併的藉口和推動)都歸入羅馬人統治之下。

介紹米特拉達梯與西班牙的塞多留聯合反羅馬最後被殺死。

69.米特拉達梯已經屢次和羅馬人發生衝突,他知道這次戰爭這樣無可辯解地、這樣倉卒地發動,是一次不可調和的戰爭。他作了一切準備。想把一切作爲孤注一擲。那個夏天剩下來的日子以及整個冬季他都用在砍伐木材、建造船艦、製造武器上。他分配二百萬麥鬥①的穀物給沿海一帶。除了他以前的軍隊之外,他有查利培斯人、亞美尼亞人、西徐亞人、道里安人、亞加亞人、赫尼奧基人、琉科西里人和那些住在德摩敦河附近,叫作阿馬森人的國家的人作爲同盟者。這些新添的力量是從亞細亞來的,在歐洲,他招募薩馬提亞人部落(巴西利第人和愛阿西基斯人),科拉利人和那些住在多瑙河沿岸及羅多彼和黑馬斯山脈中的色雷斯人,此外,還有一切民族中最勇敢的巴斯塔尼人。米特拉達梯共募集了大約十四萬步兵和一萬六千騎兵的一支戰鬥部隊。有一大羣築路工、輜重隊和隨軍小販跟在後面。

介紹米特拉達梯的備戰。

70.在春天開始的時候,米特拉達梯檢閱了他的海軍,依照前74習慣上的形式向宙斯斯特拉提阿斯舉行了祭祀,又用白馬拖着一輛戰車投入海中的儀式向波賽頓②舉行祭祀。於是他帶着指揮他的軍隊的兩個將軍,泰克西利斯和赫摩克拉底,匆忙地去進攻巴夫拉哥尼亞。到了那裏,他對他的士兵們發表演說,自豪地說到他的祖先,吹噓他自己,說他怎樣使他的王國從很小的開演說始發展到現在的廣大範圍,當他在場的時候,他的軍隊怎樣地從來沒有被羅馬人打敗過。他譴責羅馬人的貪得無厭;他說,“他們被無窮無盡的貪心所支配,甚至對意大利和他們自己的祖國,他們也加以奴役。”他譴責他們對最近這次條約的背信棄義,並說,他們不願記錄這次條約,因爲他們正在等待一個機會來破壞它。他這樣說明戰爭的原因之後,着重說明他的軍隊的組織和他的資源,說到羅馬人正當多事之秋,因爲他們在西班牙正和塞多留進行艱鉅的戰爭,全意大利因內爭而分裂,他說,“因爲這個緣故,他們長期以來讓海盜縱橫海上,他們沒有一個同盟者,也沒有任何屬民還自願地服從他們。難道你們沒有看見。”他補充說:“他們有一些最顯貴的公民(指着發裏阿斯和兩琉喜阿斯)和我們聯合在一起,跟他們自己的祖國作戰嗎?”

鼓舞士氣。

71.他結束了講話,煽動起他的軍隊之後,就侵入俾泰尼亞。尼科美德最近死了而無後嗣,把他的王國遺贈給羅馬人了。俾泰尼亞總督科塔是完全不善於戰爭的,帶着他所有的軍隊逃往卡爾西頓,所以俾泰尼亞又歸米特拉達梯統治了,羅馬人從各方面成羣地聚集到在卡爾西頓的科塔那裏來。當米特拉達梯進軍到那個地方的時候,科塔不出來會戰,因爲科塔對於軍事沒有經驗,而他的海軍司令官納達斯帶着一部分軍隊佔據平原上最堅固的陣地。但是他被逐出那個地方,經過許多城牆,逃到卡爾西頓的城門口。這些城牆大大地阻礙了他的行動。於是那些想同時進入城內的人在城門口拚命地爭先入城,因爲這個緣故,追逐者的投射器發無不中。守城的士兵也害怕城門失守,讓城門的門閂從機械上降下,納達斯和其他一些軍官們用繩索被拉到城牆上了。其餘的人處於他們朋友們和他們敵人們之間,伸出手來向兩方面哀求,都被殺死了。米特拉達梯很好地利用了他的勝利,他當天就把他們船艦開進港口來,破壞封鎖海港入口的銅鏈,焚燬四條敵艦,拖去其餘的六十條,納達斯或科塔沒有再抵抗,因爲他們還是被關閉在城內。羅馬人喪失了約三千人,包括元老等級的琉喜阿斯曼利阿斯在內。米特拉達梯喪失了二十個巴斯塔尼人,他們是最先衝進港口內的。

開戰之初,羅馬失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