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教师成长必经之路

        磨课,一般都是赛课、公开课时,教师通过教材审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用具等等全方位的琢磨筛选,进而不断优化设计,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磨课中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反思,会获得超越“家常课”的收获,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显而易见地增长。作为教师来说,经历磨课是快速升级的必然途径。

      我自己曾多次参与公开课及省市级赛课,一段时间里磨课几乎成为“家常便饭”。现在又陪伴青年教师们赛课磨课,我觉得磨课是最现实的科研行动研究法,这个过程既有磨课时的集中研究,也有不可或缺的理论学习,一次次厚实积累,才有最后的亮眼薄发。

      磨课,总的来说要经历“揣摩教材一磨教学目标—磨教学设计—磨教学语言—磨预设生成”等过程。

      揣摩教材是起点。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全面了解教材,清楚所有的学习内容,尤其明白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哪些是铺垫、哪些是衔接、哪些是落脚点,彻底地理解教教材。就好比我们要求学生弄清楚“出题人的意图”来做题,作为老师在背教材的时候,也要弄明白“编者的意图”。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寻找突破口,灵活布局。总之,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老师要首先掌握,而且要远远超出学生所能掌握的水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很多老师在课程设计或者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有时候并不是设计环节的问题,而可能是对教材领悟不透,没有梳理清楚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或者没有找到知识背后的生活逻辑。

      磨教学目标是核心。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期待的学习结果,是决定教学行为的核心。目标清晰了,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也就纲举目张。抓住目标中的关键词,按照生活逻辑去梳理活动顺序,环节才会自然顺畅。

        磨教学设计是重点。经过对教材的详细揣摩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设计往往会有自己的初步设想,此时需要广泛搜集各类时事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尤其是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知识的典型案例,对案例内涵的挖掘和设问的准确性是需要下特别功夫的,还有多种素材的详略使用得当,也是教学设计流畅性的保障。

        充分占有并选取素材后,要磨活动环节。主题活动、小组合作、体验活动等等,活动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核心目标展开,不是为了有活动而活动,而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领悟知识而设计;教学视频截取等要深化主题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过程重视学生体验和参与,促使学生主动分享,气氛热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每一个环节,教师都注重使用开放式问答,层层递进,不是教师自己总结给出答案,能让学生讲的尽量让学生讲,启迪学生感悟思考,学生讲出来的再引导深化,把课堂的时空更多的留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往往会遇到各种瓶颈,此时倾听听课老师们的意见,或者是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都是非常有效的助力,毕竟磨课是一个团队活动。通过汲取和整合,汲取对自己教学设计有用的内容,将了解和学习到的所有资源和素材,重新整合到自己的思维框架里,进行创新。一节好课,一定是有所创新的,也许是形式的创新,也许是过程的创新,也可能是素材的创新,创新既是灵感的凸显,也是台下十年功夫,是平时的实践工作中积累和探索的呈现。

        磨教学语言是保障。教学环节无缝衔接,才能使珠堂呈现出整体性、流畅性,这需要课堂的过渡语自然恰当;教学过程不但能给学生以启迪,更能给听课的老师以感悟,需要教师的课堂理答得当,提示、探究、转引、延伸恰如其分,评价语精准得当,尤其以激励为主,积极赋义,正向引导。所以对教学语言的揣摩也是必不可少的功夫。

        磨预设生成的统一是点睛之笔。当完成以上过程,大概就是我们在课堂上不断的演练尝试了。"磨课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正因为“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所以要不断调整,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尽力统一。教师在上课时对于主题活动环节的分享和探讨,一般会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和学生可能回答答案,这就是预设。而在实际上课中,由于活动的开放性,课堂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往往存在现场生成达不到预设的现象,而有的时候学生踊跃发言的内容中,课堂不仅达到了预设目标,甚至比预设的更丰富更精彩。这个时候就对老师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老师要对学生及时的回应鼓励,使现场情感无形流淌,从而呈现出课堂生成的魅力。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磨课,最关键的是揣摩学情,试讲班级的日常课堂表现、思维程度、学生背景等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做到知彼知己,方可使每一次试讲都有新收获。

        窦桂梅老师说“你的精彩来自哪里?来自每一次的教学经历。正是我和学生的‘第一印象’,让我每一次都全心投人,每一次都有所期待,每一次都有新的突破,每一次都更加精彩。”磨课中的每一节课,都是“学生的土壤和教师的阳光起了光合作用,让每一片不同的叶子闪耀生命最亮丽的足迹,让每一个不同的叶片组成了为师从教的令人激动的人生。”磨课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团队力量进行自我学习,突破单打独斗的局限,加强与同行教师的交流研讨,得以更好的实现自我成长。

        最后说一句:感谢磨课,痛并快乐着驶向诗和远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