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關鍵能力的反思

        最近的課堂上,初四的學生有很多讓我不解的地方:新課的學習中,讓他們自讀,充裕時間裏讀完了,詢問讀出的問題,只會照本宣科,或者斷章取義的搪塞;複習課上,前一節課提綱挈領的梳理完知識結構,到下一節課請他們複述上一節複習內容,還是從一到二,一個一個羅列知識點,不能從宏觀架構去回答;最不能忍受的是一方面嫌棄要記憶的內容多,一方面又不能用自己理解性的話表達,或者表達出來的也是不全面,不準確的話,明顯是輸入不足而輸出有誤啊。經歷了四年的學習, 在閱讀能力(輸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達能力(輸出)三種關鍵能力上呈現出這樣的狀態,我真心希望是對科目的偏見導致的不重視,而不是真的能力如此。

      從學習過程(認知加工)的角度,閱讀、思考和表達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其他能力如創新能力、研究能力、設計能力,策劃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這三種能力是學習乃至人生成功的基礎。

      1.閱讀能力

      都聽過“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閱讀是看書,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瀏覽,看並領會書的內容纔是閱讀。領會意味着把看到的東西納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去,使其連或一體。而初四學生展現出來的閱讀能力,顯然是“走馬觀花”的瀏覽,或許是網課的後遺症,或許是之前課堂訓練的不足,但它直接影響了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

        從實際教學來說,九下教材內容講國際關係和國際形勢,與學生生活太遠,不容易理解,只能令其反覆多次閱讀,與之相適應就是少講,讓課堂從以聽講爲基礎走向以閱讀爲基礎,而教師講的、教的必須是學生讀不懂的。如此來說,學會閉嘴也是一種教學能力。

        2.思考能カ

        與不會閱讀呼應,“不會思考的學生是沒有潛力的學生”。思考是一種思維活動,搜狗上說“思考是比較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按照余文森老師的解釋思考是“有根據、有條理、有深度的思考”,必須是把問題同已有知識經驗相聯繫,按照問題解決邏輯,尋找出問題本質來的思考。複習中與學生提綱挈領的梳理知識結構,本意是幫助他們思考知識聯繫,從整體掌握知識,可能過程急於求成或者包辦代替,學生壓根不明白老師的意圖,或者說根本沒有思考如何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識,還停留在低年級少內容的背誦中,這是思考能力的欠缺培養,也是學習方法的不足。

        3.表達能力

      “所謂‘表達’指的是,把自己內化了的知識以能夠傳遞給他人的形式來表現的過程,或是由於外化而得以表現的內容。”表達首先意味着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觀點或思想、感情(由閱讀和思考等活動產生的東西);其次意味着學生能夠比較準確、清晰地用自己的語言將其表示出來;再次意味着有人傾聽並進行互動和反饋(贊同、反對和糾正等)。簡而言之、表達就是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對問題的認識。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闡述看法或發表意見,這既是理解的重要標誌,也是從理解到創新的關鍵一步。學生雖然聽得懂,卻不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說明他們沒有真正理解,沒有想透徹。所以,必須鼓勵學生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自己的認識和想法,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獨立思考,把書本的知識轉化爲自己的知識,同時也能暴露他們在理解過程中的認知錯誤,便於及時糾正。

        從心理學角度講,表達是一種心理需要,是表現欲得以滿足和實現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表現自我、影響他人的需要,滿足學生表達需求,也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所以,不會表達的學生是沒有影響力的學生。這也是必須要激勵他們表達的原因吧。

        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是學生學習的關鍵能力,也是所有學科學習共同的能力。無論哪一學段,關鍵能力的培養都是重中之重,雖然越早越好,亡羊補牢也不晚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