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微論(讀一文之感)

賈平凹在寫給他小妹18歲生日的信中說,“世上好書,浩如煙海,一生不可能讀完,且又有的書雖好,但不能全爲之喜愛,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確實是世上好東西。”讀這封信最讓我贊同的地方便是把書與肉相提並論,因爲我亦不喜喫肉,我亦有很多類似於肉的好書被我高閣。

說到賈平凹,我是認識的。認識他的第一本書是《古爐》,距今已有10餘年,至今我還記得一個名字——狗尿苔,一個端不上臺面的小名。第二本便是大名鼎鼎的《廢都》。關於《廢都》我有兩種記憶,一種是我只讀過一遍,一種是我已讀過兩遍,至於那種,我暫無定論,亦不想去辯,因爲我已讀過了“第三遍”。

關於賈平凹,我自認爲是熟悉的。我似乎讀過了他所有的作品,但又似乎沒有,每當我搜索有關他的書籍時,總有那麼幾本是我沒看過的。原本以爲我對他已再無波瀾(因爲我不是很喜歡他的新作《暫坐》),不曾想一封信的出現,卻讓我再生漣漪,雖然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

他在信中諫言道,“讀書萬萬不能狹窄。文學書要讀,政治書要讀,哲學,歷史,美學,天文,地理,醫藥,建築,美術,樂理………凡能找到的書,都要讀讀,若讀書面窄,借鑑就不多,思路就不廣,觸一而不能通三。”讀到這一言,我頓感失措,我所讀之書與之相比是何其的狹窄,我讀書的格局與之相比又是何其的狹隘。正當我哀嘆之際他又說,“世上好書,浩如煙海,一生不可能讀完,且又有的書雖好,但不能全爲之喜愛,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確實是世上好東西。”頓時我又略感寬慰。

就在我覺得自己讀書的能力還屬尚可之時,他又說,“你若喜歡上一本書了,不妨多讀:第一遍可囫圇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讀,這叫深究。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讀,常又會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愛上這本書了,就在一個時期多找些這位作家的書來讀,讀他的長篇,讀他的中篇,讀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詩歌,或者理論,再讀外人對他的評論,所寫的傳記,也可再讀讀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這樣,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當時是什麼社會,如何的文壇,他的經歷,性格,人品,愛好等等是怎樣促使他的風格的形成……”

讀書,終究是一件且講究且喜愛的事,你若不喜愛又怎會想盡一切辦法想要讀懂它?!他所言之法,我大概只做到了一小部分。如,讀一個作家幾乎所有的文字作品,讀與這位作家同時代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但要做到這兩點我還是有先決條件的,作家必須是國內的。對於國外的作家我暫且還做不到以上兩點,一是對國外的作家不很熟悉(相對於他們的名字,我似乎更熟悉他們的作品),二是對各國的歷史不很瞭解,很難做到某種程度上的喜愛,雖然我曾略讀過《全球通史》。

在這封特定時間裏寫給特定人的信中,他還提到了一件引發我無限遐思的童年舊事。他曾帶着5歲的她去姨家,在回去時偷拿了讀了五分之一的《紅樓夢》,三天後,姨家人找上門來,說他是賊,他表示不服,並與之爭吵。讀到這段文字時我立刻想到了孔乙己,以及他的著名理論,“竊書不算偷”。回首這一段往事,他把它歸結於“窮”,事實也確真如此。他說,“窮不是咱們的錯,書卻會使咱們位低而人品不微,貧困而志向不賤。”對此,我深表贊同!雖然我現今還不能完全體會到他寫這句話時的感觸,但讀書確實讓我活得不微不賤!

縱觀信的全部,他並沒有言及讀書的意義,只是說,“什麼都不要眼紅,眼紅讀書,什麼朋友都可拋棄,但書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貧窮倒是當作家的準備條件,書是忌富,人富則思惰......這道理人往往以爲不信,走過了方纔醒悟......”

看過這封信後,我久久不敢回望,我的18歲,好似沒有過,更沒有人向我言及讀書的重要性。在我小妹18歲時,我倒是叮囑過她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至於成效如何,那也只能看她個人的造化及對書的悟性了。

文章的最後,我奉上這封信的全名以便大家尋來觀閱,《讀書示小妹生日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