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我們行爲的6大法則,你是否都知道?

最近閱讀了影響力之父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一書,書中闡述了在我們生活中,影響我們行爲的6大基本法則: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原理。

那麼這6項法則爲什麼能無形之中影響到我們?這6項法則的實際場景有哪些?我們如何避免法則對我們的不利影響?

本文將按這6項法則進行逐一闡述。

法則一:互惠

互惠伴隨而來的是恩情,是虧欠還債感,我們每個人從小被教導:喫水不忘挖井人。

一旦有人敢違背它,會被人看成是揩油鬼、忘恩負義的王八蛋、不勞而獲的懶蟲,所以我們一般會去遵循這一法則。

正是有了“互惠”原則,人類才得以實現勞動分工,交換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務,讓個體相互依賴、凝結成高效率的單位。

運用互惠的場景隨處可見:好朋友之間,親戚之間送禮、請客,加深感情;電商發放優惠券,博取較大的收入;小喫街門口免費試喫;送禮走後門等。

但是有的人會用互惠原則來套路你,下面就舉個真實栗子🌰:

之前在廈門白城沙灘的時候遇到一和尚,他先誇你一番,然後給你算一卦,最後再給你送平安符,說:施主與我有緣,貧僧化緣來此處,平安符要10元。

被誇,又被免費算卦,還送平安符,這個時候內心其實是感激的,後面雖然知道被套路了,但內心是有愧疚感的,而且10元也不多,也就掃碼贈予了。

那我們如何應對互惠法則呢?

我們能做的是,平時多對別人好,即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產生正向循環。但是注意的是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的恩惠,有可能是一個誘餌。

法則二:承諾和一致

在我們的文化裏,一個人高度的言行一致是備受稱道的——智力出衆、意志堅定、自信。出爾反爾的人通常被認爲是腦筋混亂、表裏不一、意志不堅定、執行力不強、不自信。

所以爲了向外界展示自己是“智力出衆、意志堅定”的,一旦我們作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立刻就會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按照承諾說的那樣去做。

我們年初立flag也是基於此原則,當flag被越多人知道,我們迫於外界的壓力,也會更好的去執行,比如我寫這篇文章,就受到年初flag的影響。

但是承諾和一致有時也會被人利用,比如理髮師推薦你燙頭髮的時候,在不斷的引誘之下,一旦你鬆口說可以燙下,那麼即使看到價格昂貴的套裝,多數情況也就咬牙燙了。

所以在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不要輕易承諾,一旦承諾,爲了一致性,你可能會一環環被帶入坑中。

法則三:社會認同

在判斷何爲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尤其是自己沒有經驗或者情況不明的時候。

《烏合之衆》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個體是理性的,羣體是盲目的,人一旦身處羣體中,就會喪失獨立思考能力,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爲。

“皇帝的新衣”就是該法則的最典型例子,社會大衆一致表明自己能看到皇帝有穿衣服,我們反而會懷疑是自己看不到。

最近西安疫情就又一次驗證這一法則:在西安官方宣佈要封城的時候,明明知道聚集超市購物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但是大家看別人都去購物,自己也就跟隨行動了。

常見“社會認同”的栗子🌰:房地產經常組團人員去售樓處,造成房子很搶手的假象;把笑聲音軌加入喜劇節目,哪怕節目品質低下,觀衆也會覺得很有趣、很滑稽、很好看。

雖然大部分情況下,社會認同是正確的,能提高我們的做事效率,但是面對明顯是僞造的社會證據,我們要多保持一點警惕感,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法則四:喜好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所提出的要求。這一法則,雖然衆所周知,但是幾乎很少有人能避免。

研究表明:1、我們會自動給長得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特點,比如有才華、善良、誠實和聰明等;2、我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處是在觀點、個性、背景還是生活方式上;3、我們潛意識會喜歡恭維我們的人。

有些人或商家,想出了上百種方法利用“喜好”這條簡單的原理,讓我們順從他們的要求。比如:拼多多的拼團裂變活動,如果好友找我們拼,我們很少會拒絕;車展性感的女模特來吸引大衆到場;銷售人員會不斷的誇你,讓你對產生好感,進而產生購買交易。

有些影響是正面的,我們要警惕的是那些僞裝“喜好”,讓我們產生非理性消費的行爲。當我們發現對銷售人員的有過度好感時,我們要盤點下:我是因爲喜歡這個人而買的東西,還是真正喜歡產品?

法則五:權威

《聖經》開篇提到,因爲不服從至上的權威,亞當、夏娃還有整個人類失去了樂園。

服從權威人物(專家)的命令,總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實際的好處。小時候從父母、老師得到的大部分建議,對我們受益匪淺。長大後,權威人士變成了老闆、醫療專家、經濟專家、政治領袖等,主要是他們地位更高、對相關領域研究時間長,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和掌握更多的權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1、有時專家可能是冒充的;2、專家不能代表真理。

所以在受到專家影響的時候,我們先問問,這個專家是否是該領域的真正專家?如果是,再問問,是遵循客觀真理?這樣才能避免所謂專家的錯誤影響。

法則六:稀缺原理

物以稀爲貴,沙漠的一瓶水和綠洲的一瓶水,顯然價值不一樣。世間真愛難得,愛情是稀缺的,所以令古往今來無數人憧憬。

物以稀爲貴成立的一個原因在於,大部分時候是正確的。此外,心理學家傑克·佈雷姆指出:保住既得利益的願望,是心理逆反理論的核心,一旦短缺——或其他因素妨礙我們獲取某物,我們就會比從前更想得到它,更努力地想要佔有它,跟這種妨礙對着幹。

之前在做電商相關產品時會設計各種各樣的限購策略,按總件數限購、按時間週期、按人均購買件數等方法限購,來營造稀缺感,從而進行促銷。

小米手機最開始的飢餓營銷就是如此,在線上官網定時去搶購,每次只有少數人能搶到,導致即使不用小米的人也在幫其他朋友搶。這在民間颳起一股“小米熱”,小米短時間成爲衆所周知的品牌。

面對稀缺效應的影響,我們要記住的是:稀缺的東西本身沒有變得更好喫、更好聽、更好看、更好用了,只是因爲難弄到手,增加了獲取成本。

即如果沒有真實需求或者有其他替代品,我們可以不用頭腦發熱,一窩蜂的去湊熱鬧。

總結

影響力的6大法則,影響着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數遵循法則都木有問題,這樣可以省去我們思考的體力,畢竟人天生是躺平的動物。但是在法則要損害我們利益的時候,我們也要能及時識別,擺脫慣性思維。

當然,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主動運用這六大法則,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影響周邊的人。

作者:紫川君 產品設計及生活感悟隨筆作者 公衆號:產品設計星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