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閒”成爲一種罪惡感

我最害怕別人對我說,“哎,你今天不用上課嗎?”,“你這段時間好像沒那麼忙了。”或諸如此類讓我感覺對方似乎覺得我比較閒的話。當然,99%的情況下,跟我這些話的人根本沒這層意思,他們大多隻是出於驚訝,“你竟然有不忙的時候?!”但我還是會下意識地立馬反駁,羅列一堆自己正在做或即將做的事,像在爲自己辯護。可是,即便知道自己要做的事已堆積如山,可心裏還是會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心生罪惡感。然後開始不斷自問,“是否該再多做點什麼?”而作爲行動派,結果就是,在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即將要做的事情已無暇去考慮。如果期間稍有點喘息的間隙,罪惡感會再次趁虛而入。於是,雪球越滾越大,自己被裹挾前行。

比如,這個月,除了完成了三萬多字的臺詞譯稿,中旬我還找了另一份兼職,面試,培訓,上崗,緊鑼密鼓,加上自己PhD研究課題的前期準備,早八晚十一,天天對着電腦,然後就感覺日子過得極慢,得費很大的勁才能拽着它一點點地往前挪。不過幸好,現在不會像以前那樣糾結人生意義。只是突然覺得,生活手冊中最基礎的一條應該是學會面對現實。至於接受現實與否,得以是否已“盡人事“爲前提。

幸虧有這點覺悟,否則這段時間心態早崩了。不是因爲忙碌,而是因爲忙且看不到希望。

英國近兩年通貨膨脹屢破新高,物價飆升意味着日益劇增的經濟壓力,尤其對於如我一樣的自費學生。新學年開始之際,學校博士學院陸續發來郵件,關於爲緩解通貨膨脹造成的壓力,英國政府和學校決定提高受資助學生的資助金額,即使是非本校和非英國政府直接資助的學生,也會由學校與相關的國家和機構協商,提高他們被資助的金額。

前一年裏,作爲班裏唯一一個沒有被資助的學生(其他同學有她們國家的資助),我並未瞭解過她們受資助的情況。但因爲這次學院郵件裏有寫日常開銷資助的具體金額,是一個能讓我的第一反應是不自主的再次質疑人生意義的數字。當然,讓我“自閉“的不是因爲這個數字讓我覺得命運不公或眼紅他人,而是它讓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做的很多努力只是杯水車薪。而這件事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人累,心更累。

“閉關”半個多月,連同住在一所房子的室友都有很少見面。某日,在廚房偶遇一室友,我們快三週沒碰過面,雖然我倆的房間只是一牆之隔。她即將博四,進入科研的最後階段,壓力山大。她剛纔實驗室回來,拎着電腦,一臉疲憊。我詢問她的科研進展,還是和上次一樣,卡在原地。她悄悄告訴我,因此她還哭過幾次。

一番吐槽之後,室友問我的情況。正好前一晚我自我反思了一番,決定以平常心面對今後的種種。室友聽我說完,說到,“Actually I’ve never worried about you. I don’t know why but I just have this feeling, eh, you’ll be fine. To be honest, you’re the strongest Chinese I’ve ever met.”(其實,我並不覺得需要擔心你。不知道爲什麼我覺得你可以的。說實話,你是我遇到的中國學生裏最堅強的。)

英國馬上要進入冬令時了,這就意味着需要保持更加樂觀的心態,才能迎接每一個能見到陽光的時間越來越短的日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