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清響的風鈴——讀黃蓓佳《叫一聲老師》(二)

      第二個風鈴是萬老師——教地理的萬枝林。

      萬老師的出場的確有些狼狽。拖着一身溼漉漉的棉服像傳說中的“水鬼”,別說老校長看了生氣,讀者看到這樣一位“不務正業”的老師氣也不打一處來。

      懷一份“憤怒”繼續往後讀。

    “我之前哪裏是喜歡叉魚啊,我是被逼着練出了叉魚的本事。小曈媽媽你可不知道,家裏有齊刷刷的三個光榔頭小子是什麼光景!能喫啊,張張嘴巴都是無底洞啊!家裏月月肉票就這麼多,工資就這麼多,喫不起肉,再沒有點魚蝦葷腥補充蛋白質,你說,男孩子們上哪裏發育長個子呢?”

      當讀到第91頁萬老師的這段話,你就明白自己被作家“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給騙了,不僅對萬老師多一份理解和同情,對自己先前的武斷感到自責,而且會認爲萬老師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父親。

      萬老師首先是一位父親,他要爲家庭負責。當不好一位稱職的父親,又怎麼能當好一位稱職的老師。

      作家黃蓓佳寫作萬老師這個人物,更多是從家庭生活的角度,以一個普通者的視角來構思的,其目的是讓讀者全方位的去了解、認識老師們的生活——除了課堂,還有柴米油鹽醬醋茶。老師不是神仙,與常人一樣離不開人間煙火。

      作家爲什麼把這樣一種構思、設計安排在萬老師身上,而不是其他老師身上?王小曈是萬老師的鄰居,居住的地理優勢,爲正面、側面寫作這樣一位不同於其他老師的萬老師提供了條件。

      萬老師課內課外地理教學爲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扇認識自然與世界的窗戶,叉魚、喫魚後的一次次不幸又讓孩子們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與不易。

        一切,猶如一粒粒種子播撒孩子們心田,生根發芽改變着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