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氣和的一(2)班10.11

                彩虹式誇獎法

      今天早上,紫華同學表現真棒!非常非常難得的,她在上課的時候坐直了,聽課了。我趁熱打鐵,抓緊時間表揚她。再問到誰願意當領讀員,認真舉手,我跟欣妍同學商量,先排上紫華,讓她當這一週的領讀員,讓欣妍下週再當,欣妍很爽快地同意了。在這樣的激勵下,紫華居然坐得很好。

      下課了,李老師特地從四樓下來,陪我一起教孩子們做早操。我又刻意把李老師拉到紫華身邊,大聲跟李老師說,紫華今天表現很不錯,一節課都坐得很直呢!紫華肯定聽見了,立刻把身體又坐直了些。李老師過去,摸了摸她的頭。

      對於一年級小朋友來說,來自老師和家長的肯定,都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每個一年級的老師,都精通各種“彩虹式誇獎法”。

      最近,我們在利用課前三分鐘的碎片時間,練習安安靜靜地擺書、收拾桌面,坐直等候老師。所以,在表揚的時候,我也更加偏重這一方面。一進門,我就先環顧教室一圈,等孩子們安靜下來了,再表揚剛剛就坐得很直的依諾、雨萱、安然、洪順,給了安靜葉子做獎勵。在表揚的時候,不止表揚“真棒”,而是具體指出來到底哪裏做得好,這樣比單純的表揚要好用得多。

      我也試着讓孩子們在上課的時候對同學們進行評價。前幾天,他們還只會表揚“真棒”,經過幾天我的刻意引導,現在已經能說出這樣的話了——

      “我的同桌讀書聲音非常大,讓我聽得很清楚。”

      “我要表揚他拼讀得又快又好。”

      “我的同桌讀書的時候用手指着每一個字。”

      “他讀書的時候非常認真。”

      “我想表揚他坐得很直。”

      “雖然他一開始讀錯了,但是我提醒了一遍,他就很快改正了。”

      這樣具體的鼓勵,能夠讓學生有明確的改進方向,也能讓其他同學明白,什麼樣的行爲能受表揚,一遍一遍地完成替代性強化。

      晚上下班,我回家一邊做家務,一邊聽孩子們的讀書打卡。小擇同學把打卡大概是當作了一種非常有意思的事,拿着小教鞭,很認真地去領讀zcs,講解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帶“同學們”去找圖片中的字母,教拼讀,教生字,領讀課文,把要做的作業,變成了一件他覺得很快樂的事情。小擇的媽媽也是教師,我開玩笑說這是在錄微課呢,家學淵源。

      無獨有偶,我想起昨天項冰媽媽發給我的視頻,項冰在家裏拿着粉筆,對着小黑板在“上課”。媽媽很有耐心地被教筆順,配合孩子玩遊戲,媽媽說,孩子寫字母。這不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聽寫嗎?但是,項冰沉醉其中,心甘情願地被考,被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陪伴兒童學習時,花花心思,花花時間,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約定和完成約定

      大概是最近數學課要用,孩子們都買了五彩斑斕的立體積木。那麼好看的積木放在桌肚裏,怎麼能忍住不玩呢?昨天一天的時間,我就沒收了兩盒。

      堵不如疏,今天,我跟孩子們約定:桌肚裏的積木收起來,如果一節課都能忍住不玩,那我們就用大課間的時間玩上整整十分鐘。

      孩子們說話算話,一節課結束,沒有一個在玩的。那我也兌現諾言,請大家拿出積木開始搭城堡。放飛着想象力的十分鐘,過得真快呀。




          不要向孩子的錯誤妥協

      小A是一個脾氣很暴躁的同學。昨天犯了錯誤,我讓她媽媽在門口等着我。

    溝通完以後,我照例開始誇獎孩子,說小A今天上課表現還是不錯的,還拿到了一朵小紅花呢。媽媽會意,也開始當面誇她可珍視小紅花了。回到家以後,她還說明天要繼續加油,再拿兩片葉子呢。

      說着,媽媽就推推旁邊的小A,跟她說:“快呀,快跟老師說你明天要拿兩片葉子。”不知道這句話到底爲什麼觸怒了小A,她突然開始暴怒起來,歇斯底里的大喊道:“不要!”

      校門口等着接孩子的家長挺多,這一聲,引得好多人的目光都看過來。小A的媽媽無奈地跟我道歉:“老師,你看這孩子,就是這麼犟。”說完就跟我道別,準備帶她走。我卻攔住了她媽媽,把她留了下來。

      在我的印象裏,這是小A第二次當着我的面哭鬧了。第一次,是小A把美術工具包落在了教室裏,媽媽讓她回去拿,她衝着媽媽尖叫,拉住媽媽的手,順勢往地下蹲。還好,旁邊同學也要回教室,就拉着他一起。有了陪伴,小A立刻不喊了,開開心心地跟着去。我猜,她其實是害羞。

      這一次,她又衝着媽媽大喊,作爲一個早就過了執拗敏感期的一年級小學生,這個行爲就不可理解了。我大概明白了小A媽媽跟我抱怨的,在家讓寫字就是不寫,讓讀書就是不張嘴的“犟”,是什麼情景。

      我不讓小A走,一會兒站着,一會兒蹲着,拉着她的手,一遍又一遍,很溫和又堅定的告訴她:“媽媽讓你把剛剛那句話跟老師說一遍哦。來,我們一起說。”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小A媽媽明顯着急了,不住地跟我道歉:“老師,你工作這麼忙,我真是給你添麻煩了。”接着,她試圖給小A找一個臺階:“那我們改說一聲老師好,就三個字,說完就能回家了。”我又衝着她搖搖頭:“小A媽媽,剛剛的要求不能改,我相信小A平靜一下,一會就能說出來的。”

    於是很戲劇的,我們三人就站在學校門口,足足僵持了30分鐘。中途,小A不停嘗試,往媽媽懷裏躲,大哭,尖叫,打媽媽,往地下癱,怒吼,這一次媽媽都沒有再妥協。最終,小A終於衝着我喊出了這句話:“老師,我要兩片葉子。”

      爲了鼓勵,我改緊抱起小A。媽媽趕緊也誇獎,你看,不是做得很棒嗎?來我們再把這句話說一遍。看到小A明顯要發作,我趕緊拒絕了媽媽,跟他說,剛剛要求說一遍,那現在我們就不往上加了。

      因爲,這三十分鐘,對於這個平時很犟的孩子來說,一定是一個煎熬。說出這句話以後,他也並不會感到很輕鬆。短時間內,她會很憤怒。這個時候如果突然加碼要求再說一遍,他可能會覺得很崩潰,又會回到執拗的局面。

      晚上小A媽媽又在QQ上跟我道歉,說耽誤了我時間,今天真是謝謝。怕她多心,我也跟她又解釋了一下,今天讓他下不來臺,不是因爲這句話本身很重要,而是想讓孩子試圖去明白,靠哭鬧抵賴,犯犟是沒有用的。因爲,小A在學校裏對老師言聽計從,而家長在身邊就非常容易有情緒問題,那可能家裏曾經存在着他哭鬧反抗就妥協了的事例。

      而這樣妥協的次數越來越多,孩子也就越來越犟。而一旦她慢慢開始發現,家長不會因爲她的哭鬧覺得丟臉就匆忙妥協,這樣的事情多重複幾次,孩子可能慢慢地就能糾正自己的行爲。

      其實每次這樣當面跟孩子發生衝突,我一邊行駛着老師的懲戒權利時,一邊又真的很擔心家長不理解。遇到能理解又願意配合着在家裏也不妥協的小A媽媽,我也是很開心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