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學》注蹇卷七

隋 文中子著久住青山Lee

蹇卷七

  人困乃正,命順乃奇。以正化奇,止爲樞也。

【譯文】人處困厄是正常的,命運順利是出人意料的。把逆境轉化爲順境,有所不爲是關鍵。

解:天若總生好人,世界何不致大同。世界不黑也不明,就擺在那裏;社會不髒也不潔,擱在那裏;人生不長也不短,記錄在那裏。因爲私慾多了,所以一切變了。

以正化奇,止爲樞也。福禍之變,困順之易,在知進退。我最後悔的就是自己顧慮太多,爲他人設想太多,即使不違背道義的因爲忌憚別人的指點,都沒有去做。我的性格和高中完全對立,以至於性格色彩藍色和紅色各佔37%,先天性格沒有自然生長,後天性格沒有完全做主。邪惡與求賢並存,哪個都不能到極致,等那天完全忘了,就習慣了。

事變非智勿曉,事本非止勿存。天災示警,逆之必亡;人禍告誡,省之固益。 

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譯文】事情的變化不是有智慧的人就不能掌握,事情的根本不知停止就無法保存。天降災難表示警告,違逆它一定會滅亡;人生禍亂讓人警戒,反省它必有益處。躁進產生無窮禍患,困境容易生出邪惡的念頭,不停止就不能阻止此中害處的蔓延了。

解:事變非智勿曉,事本非止勿存。刀有鋒,劍有刃。殺人者,不均之心也,非刀劍之罪。對於“智”,世人總是認爲應該提倡,當老子說:“智慧出,有大僞……使民無知無慾”,大家總是批評說老子是持“愚民”觀的。其實,不然,雖然從理論上講,智慧是把雙刃劍,關鍵在運用它的人,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大多數人是不具備高尚品德的,而自民國以來我們宣傳的開民智,帶來的結果大家也都自己深有體會。帛書老子——德道經,將《德經》作爲上篇的意義就很明顯了。我們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實這句話的無條件性絕對前提是“善人”,人不善而持利,“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鮮有不傷其手者”。所以爲政者應該“允民以智,由民以德,使民以信,守民以廉,約民以法,全民以清淨”。

天災示警,逆之必亡;人禍告誡,省之固益。天災不必熒惑,人禍不必他啓。外困稱難,內困稱禍。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去之。

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浮躁生輕慢,不甘引紛亂。能倒掖九牛回而不以力者,大勇;能坐的十年冷板凳者,大性;能果斷撇卻者,大智。

  視己勿重者重,視人爲輕者輕。患以心生,以蹇爲樂,蹇不爲蹇矣。

【譯文】看視自己並不重要的人爲人所重視,看視別人十分輕視的人被人輕賤。禍患從思想引發,如果把困境視爲樂事,那麼困境就不是困境了。

解:視己勿重者重,視人爲輕者輕。這裏強調一種人生觀: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太山。如果別有用心的將其理解爲權術之言,我也無可奈何。

患以心生,以蹇爲樂,蹇不爲蹇矣。蹇不爲蹇,有三種:視角轉換、過程享受、蹇即是樂。

  窮不言富,賤不趨貴。忍辱爲大,不怒爲尊。蹇非敵也,敵乃亂焉。

【譯文】窮困不可以說富貴的事,貧賤不要去攀附富貴的人。忍受屈辱是最重要的,不發怨怒是最寶貴的。困境不是敵人,真正的敵人是放縱胡爲。

解:窮不言富,賤不趨貴。君子自律之語也。

忍辱爲大,不怒爲尊。我不喜歡“忍”這個字,也不喜歡忍得人,前面已經解釋過了。不怒在知分,有境自成尊。

蹇非敵也,敵乃亂焉。譯文將“亂”解釋爲“放縱胡爲”,我不認爲是這個意思,“亂”應該是指心神失常,情志失守,原文的解釋偏於狹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