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活得長壽,但不要太長

每當有人質疑醫療領域的某些方面,或者無條件的技術“進步”,總有人馬上詭辯道:“我們可比前幾代人活的時間更長。”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還提出一些更愚蠢的論點,認爲主張迴歸自然就意味着回到“茹毛飲血”、壽命極短的時代,卻沒有意識到這相當於說,喫新鮮食品而非罐裝食品即意味着擯棄文明、法治和人文主義。

因此,有關預期壽命的論點有很多微妙的差別。

人類預期壽命的增加是因爲許多因素的結合:衛生、青黴素、犯罪率的降低,以及挽救生命的手術的出現,當然,也歸功於一些醫學執業者對危重病患生命的拯救。

我們活的時間更長,這是由於那些患了致命疾病、病情嚴重的患者能從醫藥和治療中受益,因爲此時的醫源性損傷非常低。

如果因爲醫療能幫助我們活得更長,我們就推斷說所有的醫療護理都能使我們的壽命更長,那是嚴重的錯誤。

此外,考慮到“進步”的淨效果,我們需要從醫療帶來的收益中扣除文明病帶來的成本(原始社會沒有心血管疾病、癌症、齲齒、經濟理論、酒吧音樂和其他現代疾病);肺癌治療的進步需要與吸菸的效果相抵消。

從研究論文中我們可以估計,醫療實踐也許確實使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了幾年,但是,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決於病情的嚴重性(癌症醫生的預先干預肯定對可治癒的癌症病患帶來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私人醫生的干預卻明顯帶來了副作用)。

另一個受隨機性愚弄導致的錯誤是,直到20世紀之前,人類出生時的預期壽命都只有30歲,所以,那時候的人只能活30年。

要知道,壽命的分佈是極不平衡的,許多人在出生和童年時期就夭折了。有條件的預期壽命其實是很長的——只要想想,古代人往往都是死於外傷就知道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