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選擇什麼是自己遵從自己內心做的決定嗎?還是受到環境的影響?

選擇的不同方法,個人還是集體?

“你是想要喝綠茶、咖啡還是橘汁”,這句話是一個比較流行的笑話,場景是在某個航班上或者高鐵上,看似選擇很多但是總有人會三者都不喜歡,我們會想既然無法選擇自己的喜好,那就只好換一杯咖啡了,很快服務人員將咖啡端上來,茶托上放了兩包糖。不僅是某些國家的問題,任何兩個國家文化都有極大的差異,而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將有效幫助我們理解爲何世界各國人民在思想和自主選擇上會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

當然,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完全的利己主義,不會完全忽略他人的需求;也不是完全的利他主義者,可以完全爲他人着想,而放棄自己的利益。但是即使排除非此即彼的極端情況下,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在各國背景下的表現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古希臘哲學家們的作品當中有描述這些問題的關聯,笛卡爾試圖從其格言“我思故我在”中提煉知識精華,宗教改革的運動挑戰天主教的核心權力,提倡每個人都是與上帝直接相連的。科學上的進步,如果伽利略和牛頓的科學發現,也進一步向人們證實對世界的認識與宗教無關係。

縱觀歷史,集體主義更加具有說服力,原始的羣居生活需要人一起採集和捕獵都是爲了生存的需要,因爲相互照顧可以增加個體存活的概率。

在儒家文化當中,也有關於此的描述,孔子有云:“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最終的目標則是使得這些關係儘可能地和諧。

另外一個集體主義發展時期是19世紀應對個人主義,歐洲社會集體思想的發展,政治理論家馬克思批判那個時代的資本家通過加大工廠工人勞動時間和效率剝削廣大的工人階級,形成自己的財富積累。

那麼現代社會中,個人和集體區別在哪裏?有機構提出通過對一些領域的龍頭企業的員工調查,他們指定出一個排行表,表中可以描述一個公司的個人盛行程度的原因。隨後的研究也有人發現規律,個人主義者通常贊同“我一般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我們應當教育自己的孩子,責任優先於個人愛好”。

婚姻也有其中相關的內容,如果你仔細觀察自由戀愛婚姻和包辦婚姻,就會發現前者是個人主義的觀念,後者是集體主義的觀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