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職場環境下的自我保護及疏導

如何你的孩子在爲公司付出自己勞動的時候被人威脅?人格侮辱?騷擾?請問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在很多時候,不同場景中談及職場發展我會把這個問題拋出來。

因爲很多企業人士會習慣用“放下尊嚴賺錢,賺到錢了再買回尊嚴”類似的言辭來重複洗腦,不斷強化以達到銷售去市場上成交客戶的目的。

但是當把對象換成自己的孩子就把話改成了:“哎呀,沒事的呀,不開心嘛,就別上班了,回家休息好了”、“誰動了我的小寶貝,看我不弄死他?”“開心最重要。”......

因此身處職場的首要原則是: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威脅甚至是侵害,收集並保留證據,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可視情況及時請求他人幫助。

就像詩迪老師所說:“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都是懵懂階段的孩子,有喜好厭惡,有情緒纔是正常的,但更重要的是陪伴成長。”

就像小時候學騎自行車,從四個輪子的自行車還要父母牽引,到四個輪子,三個輪子,兩個輪子,在找尋平衡的過程中摔倒和擦傷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父母在身邊不會讓你出現重大事故。

而職場心理的發展史是錯綜複雜的,詩迪老師直播有提及“爬蟲腦、哺乳腦和理智腦“,爬蟲腦是人類的原始本能:呼吸、血液循環等,而哺乳腦則是通過對於情緒的理解從而的行爲反應:當遇到野豬,出於恐懼的情緒,生理腎上腺素激增產生了“逃跑或對抗”的行爲。而理智腦則是對所認知的世界進行理性的思維判斷和邏輯推演,識別真實狀況後所做出的反應。

現實中我們往往會跌入情緒腦的陷阱,不是因爲不夠理性而是受到了內在的干擾,就像我們走在玻璃棧道上,理性上講我們是安全的,其材質的支撐力強於鋼板,但本能恐懼往往還是令人望而生畏。

很多時候職場中大家都會渴望“情緒穩定”也會逐漸被誤解爲是“情緒壓抑後所表現的穩定”,但實則不然。

就像很多時候人們在社會中有很多的“面具”,在公司作爲管理者需要傾聽員工的需要,理解老闆的指令,漸漸的成爲了雙方的“情緒垃圾桶”,當垃圾桶滿了怎麼辦?倒掉?公司不讓倒?那咋辦?

往往很多時候普遍把職場的壓力選擇釋放在了家庭中,罵老婆孩子,可能是成績,可能是家庭瑣事而爆發出的一系列情緒,他們成爲了“宣泄對象”。

這樣的狀況層出不窮,也就不得不談及如何來調節情緒?

1、運動 2、冥想 3、再重現

很多時候情緒和每個人的心態抗壓程度不同有極大的關聯,有的人可能即便在意的人罵的話很重也能夠做到毫不在意,而有的人則對不相關的人所言評價都會影響情緒很久。

跑步也好、健身也好都是通過運動分泌多巴胺來改善身體和心理狀態。

冥想則是通過深呼吸的訓練和身體毛孔的收縮來提升敏感性將反思“感受是由何而來”的以及覺察“情緒從壓抑到平和”的體態放鬆過程。

再重現則是情景重現,找一個安靜的空間,將你情緒宣泄所產生的衝突對話進行再現,只是這一次你成爲了對方,複述對方所述,去感受彼時彼刻雙方所爭執的措辭背後隱藏着怎樣的情感?而自己又有怎樣的感受變化?這個情緒過程對雙方又各意味着什麼?如果重啓對話你會對對方說什麼?

很多時候國人把情緒隱匿了太久而忽略了情緒的表達,太多人都揣着情緒裝糊塗而陷入迷失,我非常的坦然的告訴大家,不論多大的孩子還是成年人情緒價值巨大,職場發展的進程中它也被“污名化”了太久。

職場環境下的情緒演變一旦負極強度過大(類似“被侵犯”創傷經歷)或是頻率過高都會存在促發抑鬱的可能性,如何判斷:1、是否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超過1個月需要提起警示)2、思維遲緩、不想講話 3、啥都不想幹 4、食慾銳減 睡眠障礙

最後我只想說:覺察到情緒異常,就多陪伴TA,別把精神疾病當兒戲,“矯情的很”對於病情只會加劇,越親近的人越要少說多聽,更別張口閉口說“我理解你,我就是那麼過來的,開心點都會過去的。”必要情況下務必及時求助專業醫師的指導,不可拖延,有病治病別有羞恥心的負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