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筆記(16)——理解投資

        前言:這篇文章主要想說兩個問題,1.通過對比股票交易和一般商品的交易來理解投資,2.通過對比有交易所和沒交易所時的投資策略來理解投資。

        股票是股權的憑證,如果不設立交易所,那麼股票價格值得多少錢就賣多少錢,低於某個價格,你肯定不會賣,市淨率<1,你一般不會賣,市盈率<10,你一般不會賣,反之,你要價太高,對方也不會買,所以,如果沒有交易所,股票的成交價格大概率是市淨率爲1,市盈率爲10,也就是說大部分情況下,成交價應該是和股票的淨資產差不多,成交價應該大約是最近幾年平均收益的10倍。

       股票有兩個價值,一個是當下價值,一個是未來預期價值。當下價值就是基於公司當下和過去的情況,比如發展情況、資產積累情況等,得出的一個評估價,這些情況,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或者有經驗的投資者是看得清清楚楚的,評估起來,買者不會出大差錯,賣者要不會出大差錯。如果可以確定公司將來會一直以現在的狀態發展下去,不增加規模也不減少規模,不變得更好也不變得更壞,那麼股票的成交價,大概率就是按照上面的方式成交。但是,公司的發展受很多因素影響,內因有公司的管理、技術路線、組織效率、財務狀況等,外因有競爭者、宏觀環境等,那麼,在未來公司有可能變大,也可能變小,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經過一番測算,買賣雙方評估認爲股票的當下價值是A,如果買者認爲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那麼他的出價肯定會在價格A的基礎上壓價,反之,如果買者認爲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很不錯,那麼他的出價很可能願意在價格A的基礎上加價,賣者自己是心知肚明的,如果認可買者對公司未來的分析判斷,那麼,雙方就很可能達成交易。需要注意的是,股票的交易價格,既包含當下價值,也包含未來預期價值,不管是壓價還是加價,都會是一個相對合適的程度,這個度大體上符合雙方對公司未來發展的預判,不會與預期發生很大偏差。與之不同的是,一般的商品買賣,比如豬牛羊,只按當前的市場價上下波動±5%交易,不考慮未來的預期,買定離手,無論未來漲跌,買者自負盈虧,舉例來說,你進村買農戶家的出欄豬,當前豬市的價格大家都清楚,根據實測或目測的豬重乘以市場價就是一頭豬的總價,在這個基礎上,買家一般會要求賣方做出3%-5%的讓步,如果大家能夠協商一致,交易達成,如果賣家不同意給出優惠價,那就看買家是否願意按市場價購買,買賣出欄的豬牛羊,總之,大家不會把未來市場的預期折現到現在,賣家不會賤賣,也不會漫天要價,買家不可能撿到大便宜,也不可能出離譜的高價。

       但是,股票不一樣,設立股票買賣的交易所後,市場上有大量參與者,發行人、機構或個人投資者、中介機構等,於是就產生很多信息、觀點、看法、預判,預判有很多個,你的、大V的、機構的……,糟糕的是未來很難預測,可以說是無人知曉,那麼你該怎麼辦?當別人在恐慌中逃離股市的時候,你會不會跟着大甩賣,當別人滿懷激動地湧進股市的時候,你會不會跟着進來,這就是人在羣體中出現的問題之一,當你獨自做決策時,沒有他人的判斷可參考,你會提起一百分的精神,以最理智的方式做判斷,這時候,和買賣豬很像,你是一頭豬的買家或者賣家,你最多徵求一下配偶意見,幾乎不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基本上,你判斷什麼價格合適就什麼價格合適,當然,你的主要判斷依據是當前的市場價,如果最終達成交易,交易價大體上和你的判斷價相等。

        在人羣中,一切變得奇妙起來,預期被過度放大,樂觀可能變得更樂觀,悲觀可能變得更悲觀。股市的各種信息像是個情緒放大器,遺憾的是,人羣中獨立、理性、冷靜、睿智的人只佔少數,大部分人受到這個放大器影響,盲目地跟着人羣的方向動起來,人羣把價格推得老高或老低,導致價格嚴重偏離價值,嚴重偏離壓價或加價的合適程度。如果用一個式子描述,股價=當下價值A+壓價或加價+情緒放大價,當未來預期良好的時候,情緒放大價是個未知的正數B,此時,股價=當下價值A+加價+情緒放大價B,當未來預期糟糕的時候,情緒放大價是個未知的負數C,此時,股價=當下價值A﹣壓價+情緒放大價C,當未來預期平穩的時候,情緒放大價趨近於0,此時,股價=當下價值A±加價(壓價)。

         從另外的角度看,譬如水流,從a點經過一段路b到達c點,沿途遇到摩擦和障礙,能量有折損,a點的能量減去b點的折損就是c點的能量,投資於公司股票產生的收益,經過交易所到了投資者這裏,在交易所這裏,收益有可能增加,也可能折損,產生個式子:投資收益=公司收益+交易所收益,交易所收益就是市場先生或者投機導致的價格與價值的偏離量。投資前,也有選擇是否進入交易所、何時進入的權利,投資者有選擇投資什麼樣的公司和什麼樣的組合的權利,投資後,投資者只能被動接受公司的收益,只能接受市場環境產生的估值,而不能有所作爲,直到產生新的決策爲止,投資者投資者要做的工作,就是讓自己的選擇產生的結果對自己最有利。

        看看下面的決策流程圖,哪些是投資者能夠控制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如果再結合約翰博格老師提倡的投資的四個維度“回報、風險、成本、時間”分析,是不是更清晰。


          有人說,美股歷史上,曾經有好幾個十年期,比如70年代,比如2000-2010年,股票表現非常差,甚至十年都沒有上漲。十年並非一個很短的時間,人生,也並沒有幾個十年可以錯過。這的確令人沮喪。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答案,你的答案是什麼?

          一言以蔽之,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你不能改變的,就像那個黃牛的買賣者那樣,獨立地做出理智決策,大概錯不了。

          假如沒有交易所,我們一般會買入持有,幾乎不會想着把自己的股份賣掉,只有當持有很長時間後,公司還是扶不起來的阿斗,我們纔會動賣掉的心思,因爲我們知道,如果公司發展的比較好,可以拿到分紅,隨着公司的成長,自己的那部分資產會隨之增長,沒有交易所時,買入持有幾乎是我們唯一的策略(簡稱傳統策略),它是被歷史證明過的有效的策略,有了交易所,我們有了更多選擇,買賣什麼、何時買賣有更多可能,這就產生很多交易組合方式、交易策略(簡稱新策略),問題就此產生,我們是否要利用新策略,新策略裏面哪些對我們有利,哪些對我們不利,我們要從勝率和賠率的角度評估新策略,也要從能否學會、收益、風險、成本、時間的角度評估新策略,正確的做法是吸納新策略裏面我們可以掌握的、對我們有利的部分,放棄新策略裏面對我們不利的部分,可以列個表格綜合分析研判,也可以嘗試一種間接的判斷方法,我們知道,公司創始人是與公司利益最一致的人,模仿他的做法大概率錯不了,可以觀察大多數的公司創始人在公司上市後他們會怎麼對待自己手裏的股份,可能他們會在一直持有公司的股份,或者,在一個高位賣出部分股份,或者,在公司經營惡化、難以扭轉、決定放棄前拋售手裏的股份,他們通行的做法,可能就是適合我們借鑑的做法。

          總而言之,在股市上,我們有三個選擇,一個是傳統策略,一個是傳統策略和新策略結合的策略,一個是某種新策略,如果我們無法判斷新策略的好壞,那麼,沿用傳統策略不失爲一種明智的做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