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影響力》裏超實用的技巧有哪些?

“營銷”,如果感興趣琢磨琢磨會發現挺有意思,而且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處處都在被有形或無形的營銷着。


所以,無論你是買東西也好,還是賣東西也好,都應該知道點,不爲別的,只爲買東西時不被商家惡意套路,賣東西時能更好賣、賣的更多。


最近翻看了之前寫的《影響力》讀書筆記,滿滿乾貨。如果說在策劃活動或寫營銷文案時最常用,印象最深的也就是這本書裏所講的“對比、互惠、承諾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了。


下面跟大傢俱體來聊一聊,結合過去的一些經歷,你會有種“原來如此”的醒悟。


1. 對 比


我們總能聽見有些商家在描述自己的產品時說“多麼多麼的好,多麼多麼的便宜”,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無法感知商家描述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好,真的便宜。


比如水果商喊“新鮮的水果,個頭特大,價格賊便宜”,你腦袋裏能根據他的描述想象出所賣水果的樣子嗎?估計很難,因爲“特”“賊”都不是固定值。


這裏如果用上對比呢?變成“早上果園剛摘的水果,個頭跟籃球一樣大,超市每斤15元,我這隻要8塊錢”,這下是不是對“大”和“便宜”就有所感知了?


此外,關於“對比”的應用,商家還用在了很多地方。比如先賣顧客一件貴的東西,然後再賣相對便宜的東西,相比於那件貴的,後面這些就顯得價格不那麼高了,少了價格敏感的約制,購買率自然就高了;還比如帶顧客看房子,先去看兩套又破又貴的房子,然後再帶着去看一個正常的房子,有了前面的對比,後面所看這套正常的房子就顯得非常好了,成交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2. 互 惠


中國人常說“有恩必報”,你幫我一把,我肯定得回報你一下,要不我就會有虧欠感。所以,很多人就抓住了這一心理,利用互惠原理,在求人幫忙之前,先給對方買點東西或提供一些幫助,這時再請對方幫忙就容易多了。


很多商家也抓住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推出了類似“免費試用”的玩法。你免費用都用了,好意思不買點嗎?甚至有些商家強行給消費者塞好處,然後強行推銷。


3. 承諾和一致性


很多人都好面子,看重自己的信譽度,做事講究個“言而有信”,所以在一些事情上,如果他已經表明要做,並且很多人都知道這事,那麼大概率他就肯定會做。


這招在減肥和學習上有所應用,有些人會把自己要減多少斤或要看多少本書這個目標發在朋友圈或羣裏,讓很多人知道,這樣就會有壓力,畢竟大家都知道這事了,如果做不到會很丟臉。所以,爲了證明自己是個說到做到的人,他們就真的會努力去做。


一些銷售或商家也會借用類似的原理,比如銷售在給客戶打電話開始階段,會不斷的引導客戶給予“是”“很好”類的回答,然後再進行推銷;而電商平臺用到的“預付定金”其實也有點類似,你先交一點點定金,相當於給出了“我要買”的承諾,爲了兌現承諾,那我就一定會買。


4. 社會認同(從衆心理)


這裏重點聊一下“從衆心理”。當我們遇事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會習慣性的看別人是如何做的,然後照着模仿。習慣去請教和聽取他人意見,然後根據對方的意見行事。這些就屬於從衆。


根據從衆心理,商家發明了“”;銷售現場安排一些非常熱情的“託”,顯得一片火熱,進而調動現場其他人的情緒和參與熱情。包括現在電商平臺用的“銷售量”“好評率”等其實也算是在利用大家的從衆心理,“這麼多人都買過,好評率這麼高,那我也買”。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可以應用在育兒上;對於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一味的批評可能毫無用處,甚至適得其反。如果利用從衆心理,根據孩子愛模仿的行爲,可以通過給他們看一些正向的案例來誘導他們模仿,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甚至父母以身作則,做一個優秀的榜樣,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



5.喜 好


這個很好理解,相比於我們不認識或不喜歡的人,我們更願意答應自己認識並且喜歡的人提出的請求。


而我們喜歡一個人的理由也有很多:可能是對方跟自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對方的誇獎讓自己很高興,大家統一戰線要一起努力完成一件事,或者可能僅僅是對方長的很好看、很有親近感。


所以有些銷售員在跟顧客溝通的過程中,會根據顧客的語氣語調、興趣愛好等來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和內容,使雙方更相似,尋求更多的共同點,進而獲得顧客的喜好和好感,提升成單率。


還有一些商家會採用“紅白臉”的方式,銷售員會作爲友善的角色,表現出與顧客站在一起,向“可惡”的老闆進行談判,爲顧客索要好處,以此來獲得顧客的好感。



6.權 威


同一件事,一位扛着鋤頭的普通農民和一位身穿白色大褂的專家給出了不同的建議,你信誰?


我想多數人都會信專家,因爲專家有專家的頭銜,穿着外表等也看起來更可靠、更權威,而權威就更容易讓人信服,甚至是“盲從”,哪怕農民說的纔是真的。


關於如何看起來更權威,可以從頭銜、制服穿着、身份標識等方面着手,很多企業在做宣傳推廣時會讓出鏡的人員穿上專業的服裝,配上很多證書的照片等,讓其看起來更具權威性,這樣更能讓消費者信服。



7.稀 缺


“物以稀爲貴”,這個東西越少,越難得到,大家就越想要,越願意付出更多。甚至在一些拍賣場合,我們會看到一些人爲了得到想要的東西,失去理性,不斷加價,哪怕當下出價已遠超物品實際價值。


在銷售中,商家會採用“數量有限”“活動僅剩X天”“先到先得”“搶完即止”等文案來製造稀缺感,來刺激消費者儘快下單。



想想自己是不是見過一些相應技巧的應用,是不是有些自己也能用到?喜歡的話可以讀下全書。


今天就聊到這裏,bye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