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叫法的由來

      從明朝日本海盜擾亂邊境以來,一直稱呼這些盜賊爲“倭寇”,清朝很多人沿用了這個稱呼,那麼什麼時候有了“日本鬼子”這個叫法呢?這來源於一副對聯。

      相傳在19世紀90年代,甲午戰爭開打的前期,中日兩國因爲朝鮮的宗藩問題關係到達了非常緊張的態度,清廷派遣大臣李鴻章出使日本,就此問題進行交涉,經過長時間的交談,雙方都非常不滿意。

      在事後舉辦的聯合記者會上,日本人突然炫耀自己研製的鐵甲艦,還得意洋洋地想要在文化上出一出風頭,在衆目睽睽之下,日方代表向李鴻章提了一個問題:“我們日本有一幅上聯對不出下聯,希望出生於漢字發源地的中堂大人能夠幫忙應付一下。”只看見他們拿出了一副白絹,上面寫着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大日本帝國,騎着千里馬,背長弓,“大王”也有八個,能夠站在中國肩頭虎視眈眈,只要“單戈獨戰”就能夠踏平中國。

      李鴻章好歹也是師從大儒徐子苓爲老師的人,文采並不低,面對日本的挑釁,他面不改色,思索片刻,揮筆寫道:“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內容也很清晰,倭人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在中國眼裏,八大王如同小鬼一般,魑魅魍魎,輕鬆就能夠擒拿,不少中國記者看到了,紛紛喊好,而日本人也自討沒趣,收掉了上聯,這件事情也受到了國內報紙廣泛的宣傳,因此人們都開始叫那些圖謀不軌的日本人“日本鬼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