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筆:如何觸發關鍵性改變?

書名:《改變》

作者:傑弗裏·科特勒

推薦語:

我們都心裏清楚,作出一些改變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卻很難付諸行動並且堅持下去。那爲什麼少數人卻能實現蛻變並且真正達成目標呢?


美國心理學家傑弗裏·科特勒的在《改變》書中從心理學角度系統全面地講解了改變的本質、影響因素等內容,幫助我們正確認識它,從而採取合適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好。

但是人都有慣性,而改變意味着要打破這種慣性。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實現自我跨越呢?


改變的本質

心理學認爲,改變是創造新經驗和體驗的過程,本質上是心理和行爲逐漸統一的結果。

爲什麼對我們來說也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主要有三個因素在阻礙着我們。

第一是態度。

很多時候,我們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經過多次嘗試後,發現並沒有效果,便會感到沮喪和泄氣。還會用“也許改變不是必須的”來說服自己維持現狀會更舒服;或者用“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呢?”來質疑改變的作用;甚至是用“以後再說”來拖延改變。


第二是人格特質。

不同性格的人面對改變的想法也是不一樣的。那些負面悲觀的人,總是傾向於把成功歸結於運氣,把失敗歸結於自己的能力差。可這樣只會讓他們看不到希望,更別提要邁出改變的步伐。


但是那些積極樂觀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願意主動去改變,並且能夠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還不怕失敗,最終把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第三是消極情緒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情緒方面的阻礙。這些有可能跟忍受程度低、高度警覺、情緒起伏不定,以及長期處在壓力等其他過度反應有關。這些過度反應會讓你對生活應接不暇,更別說改變了。

總的來說,我們的個人素質、看法、選擇、態度都可能限制我們的腳步。想要打破現狀,我們就要了解這些因素,然後針對性做出調整。如此,你才能收穫截然不同的自己。


人在什麼情況下會決心改變自己?

我們無法用一成不變的自己,去換一個更美好的明天,主動改變,意味着更早覺悟、更早成長。那麼我們會在什麼情況下真正決心改變自己呢?


美國有一部勵志電影《百萬美元寶貝》。女主角麥琪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哥哥坐牢,姐姐蠻橫,媽媽不愛。這樣的日子她受夠了,她不想自己的人生跟家人一樣,一輩子碌碌無爲。


幸運的是,她從小就有一個世界拳擊冠軍的夢想,也爲了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她開始爲自己的夢想而拼搏,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年齡出身以及旁人的嘲弄都不能阻擋她的步伐,麥琪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人生逆轉。


所以,我們在遇到困境,遭受創傷,失去珍貴的東西,體會到恐懼、無助甚至絕望時,會做出一些之前不會做的事。

除此之外,促使人們主動改變的還可能是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角色的轉變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轉折點會迫使我們作出必要的調整,比如結婚、懷孕、上了40歲、更年期、退休等等。因爲我們要適應新的角色、承擔新的責任,所以不管是認知還是行動都要有所轉變。


其次,生活太平淡

其實不是所有人都能長期過千篇一律的生活,很多人會希望在刺激和無趣間找到平衡。所以有些人會願意去挑戰一些以前沒做過的事情,嘗試找回失去的新鮮感,這樣有助於我們再次全身心投入生活。


最後是有些事需要彌補。

很多夫妻即便感情破裂,也不願意離婚,因爲他們不願意承擔離婚帶來的後果,只有當他承認自己受到的傷害是不可彌補的,是將就過下去也彌補了的,他們纔會邁步向前、作出改變。


不管什麼原因促使我們去改變,請記得把握這個時機,我們可能會因此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增強改變意願的方法


變故、創傷、衝突帶來的痛苦,也許能促成一個人改變的決心,但是在這之後,必須有持續的策略來不斷鞏固,才能讓好的改變成爲一種習慣。那麼我們該如何行動呢?下面供你參考。


第一個方法是公開做出承諾。

因爲對我們來說,不能把那些好習慣堅持做下去是因爲內心有矛盾,擔心結果達不到預期效果或者出現不好的副作用。


但是當你公開做出承諾後,會有很多人圍觀,並且和你一樣期待持續行動後的成果。這時候想要中斷改變就變得艱難了,你一旦停下來,會讓周圍人認爲你“沒有毅力”、“不自律”。在這種隱形的壓力下,你會更有動力去完成。


比如,你要在一年內閱讀50本書卻又怕自己完不成,就可以在微信朋友圈把這個目標寫上。有了外界的約束和監督,我們就會要求自己在約定的時間內完成。而發在朋友圈的承諾就會像鬧鐘一樣,時刻提醒我們抓緊改變。


接着看第二個方法是最小化行動。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微習慣,我們把自己的目標拆成很多很小的任務,小到你覺得完成起來特別的輕鬆,這樣就可以利用微習慣養成一種慣性,然後再通過額外環節逐步提升成習慣。久而久之,提升自我的道路就會越來越通暢。


譬如,如果你想要減肥,計劃每天跑5公里,也許堅持沒多久就會放棄。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改成每天跑1公里,雖然只是縮短了距離,但是內心的牴觸心理可以得到緩解。我們先從小目標開始,找到了感覺和自信,改變就會持續積累下去,效果也會隨之而來。


最後是第三個方法爲自己增加獎勵機制。

因爲獎勵機制可以讓我們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感到愉悅,從而激勵我們繼續行動、幫我們恢復意志力,然後持續堅持下去。


安東尼·羅賓說過: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爾做的一兩件事,而是你一貫堅持做的事。


雖然我們無法掌控世事的變化,但是我們也要懂得怎樣改變自身去應對眼前的變化。養成好的習慣,用策略來代替意志力,讓改變持續進行。它不是與自己較勁,而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一段充滿欣喜的鍛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