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2)班10.13

                一起讲故事

      今天第一节是阅览课,也是我班全民核酸的时间。

      本来,我准备了一本薄薄的科学绘本,准备讲给孩子听,带他们读。由于做核酸的队伍速度不同,有些孩子早回来了,为了让他们有点儿事做,我就又随便打开了一个绘本视频,让他们先看一看,等人齐了再讲故事。

      谁知道,这个《莎娜的红毛衣》却让陆续回来的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里,“嘿哟——嘿哟”,大家跟着绘本视频中的内容做着动作。

      计划赶不上变化,预设赶不上生成,既然孩子们这么感兴趣,那我们就用视频内容来上课吧。于是,我们把视频分成一节一节,一页一页地看图,一页一页地读,再让孩子们通过单独朗读、集体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的印象,更方便复述。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读得兴致盎然,也能基本复述。课后,我也在反思,为什么这样一篇普普通通的故事,会让孩子们这么喜爱?我猜,原因如下:

      1.文字少,图大。有家长觉得,买本书字那么少,不是亏了吗?可是,儿童在认字不多的时候,大大的图案可以供培养观察力,简单的话语可以方便认字和复述,这样才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文本的重复性和夸张的演绎。儿童喜欢的文本,往往是句子相似,一再循环重复的。但是相似的句子又决定了不同的结局,结局也是比较夸张的。比如,在绘本中,莎娜的红毛衣紧绷绷,袖子被拽过以后,变得比六个人还长。在洗过以后,红毛衣缩水到比帽子还小。孩子对这样夸张的语言非常热爱。

      之前刷短视频,看到过一个吐槽,说孩子们的钱太好挣,字大图多,一页才一句话,没头没脑。其实,绘本对于低年级学生,甚至是学龄前儿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亲子阅读如此重要的当下,家长们也要学着去适应和进步。


              第一次复习课

      拼音的拼读上,一部分孩子知识已经掌握得很牢,另外一部分孩子学得似是而非,在复习课的时候,让孩子们上台去读,去圈,去练习,是我经常用到的手段。而对于学生来说,勇敢地站上讲台,去享受自己的高光时刻,也是他们学习内驱力的萌生时刻。


      我的事情太多了,总是忘记发奖状,孩子们体谅我,经常下课来提醒我。今天抽到时间,我终于请他们一个个来办公室补喜报,补拍照。我期待着孩子们的喜报真的贴满墙的那一天。


              被偷拍的路队

      孩子们的路队终于走得像模像样了,两列整齐的队伍在黄线上,不喧哗,不掉队。门口值班的谢校长抓拍下了这个美好的瞬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