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陪診師:幫孕媽、老人掛號月入上萬,卻說自己「最想失業」

有個95後小夥子,明明年輕力壯、身體健康,卻天天往醫院跑。

他是醫生嗎?不是。可他比醫生更瞭解醫院的每個科室、每種診療、檢查的流程。

那他是患者家屬?也不是。但他整天從預約掛號到取號取藥,再到陪診檢查……幾乎啥都幹,絲毫不比家屬少操心。

他到底是幹嘛的?

沒錯,這就是近來非常火的新職業——陪診師

孫曉宇,1998年生人。大專畢業後,他幹過很多職業:從房地產銷售到快遞,從安利推銷員到健身房地推……雖然每樣工作都沒堅持多久,卻讓孫曉宇鍛煉出了非常強的“與人打交道”能力,從而給現在做“陪診師”打下了不可缺少的基礎。

你可能會說:陪診師不就是在醫院裏跑跑腿嗎?怎麼還需要“溝通能力”?

實際上,這種動不動就月薪上萬的新職業,說到底,賺的是人情世故的錢!

01 “醫生們需要我”

在醫院的地盤上賺錢,你肯定要維繫好與醫院的關係。而從醫生的角度來說,有業務熟練的陪診師幫忙解釋醫囑、帶患者檢查,也省去了他們不少的時間與精力。

就拿最常見的“心電圖”來說。

孫曉宇遇到過一位老大爺,拿着“動態心電圖”的檢查單,排了多半天的隊伍,結果到跟前才發現排錯隊伍了。

“你們這牌子不寫的是心電圖嗎?”

“大爺,醫生給您開的是動態心電圖,不是這種當時能出來結果的心電圖。”

“你這一會說是心電圖,一會又說不是心電圖,到底是不是?”

“……”

最後還是孫曉宇把大爺帶到了“對的地方”,這才順利做成了檢查。

當然,這種“臨時的任務”,孫曉宇都是免費提供的:“舉手之勞,還能幫護士小姐姐解圍,挺划算!”說到這,他那年輕臉龐,瞬間洋溢起燦爛的笑容。

“你知道嗎,有時候大夫遇到那種問起來沒完沒了的病人,還會直接喊:小孫在不在?快把他領過去!那感覺,就好像我也是半個大夫了。”

所以對於醫院來說,陪診師的存在,並非是“秩序擾亂者”。反而,他們能在醫生和患者之間,起到一定的“潤滑”作用,讓更多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得到更好的就醫體驗。

02 不是所有的“客戶”都能“陪”

請“陪診”的人,大都是孤獨的。

他們有丈夫不在身邊的孕媽、子女不在膝下的老人、人生地不熟的異地就醫者,甚至,還有很多正當年的年輕人。

老年人需要幫助可以理解,年輕人怎麼也請陪診?

孫曉宇接過一個單子,對方是個剛參加工作的男生。前一天晚上爲了陪客戶,喝酒喝到胃出血。看到馬桶裏的大口鮮血,男生慌了。可無奈自己是獨居,而且在這個城市也沒有什麼熟人,他就趕緊在網上找了個“陪診”,打個車直奔到了醫院。看着在牀上安靜輸液的“客戶”,孫曉宇彷彿看到了剛畢業時的自己。

後來,等男生身體恢復得差不多了,孫曉宇問他:

“爲什麼要請陪診?身邊沒有人能幫個忙嗎?”

“大家都挺忙的,沒必要。”

果真是“一人獨居,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淘寶”的獨居一代!

如今,在很多年輕人的眼中,傳統“出門靠朋友”的觀念已經過時了。而他們信奉的是“能用錢解決的,絕不動用人情”。於是,他們大聲宣佈自己社恐,寧願選擇獨居。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不會孤獨、不需要陪伴。尤其在生病時,這種需求往往會達到頂峯。難怪某網站的“孤獨排行榜”上,“一個人做手術”的選項,常年霸榜第一!

而陪診師的出現,恰恰能幫他們解決這個煩惱,讓他們能繼續“獨立自主”地做自己!

你可能會說,獨居青年請陪診不難理解,但畢竟也是少數哇。

事實恰恰相反!

據統計,2021年,中國獨居青年人數已經突破9200萬大關。而在陪診師的接單比例中,年輕人佔到了60%以上。也就是說,年輕人對陪診師的需求,不容小覷。

當然,這裏還有一部分人是行動不便的孕媽

據孫曉宇自己說,他其實挺不想接“孕媽單子”的:“畢竟,很多檢查都涉及隱私,還有那些醫囑,我也很難開口給她講清楚。”

然而,隨着接單越來越多,孫曉宇竟然發現很多孕媽專門想找男性陪診

“大概是想要一種安全感吧。”

實際上,很多準媽媽都有過這種執念:老公就應該陪自己孕檢。

即便是一些簡單的檢查,獨自一個人去,也會弄得心裏彆彆扭扭的。再看丈夫呢?他們往往會覺得,自己應該把精力多放在“賺奶粉錢”上:那些能一個人搞定的事,就沒必要這麼矯情了。

你看,家庭矛盾就是這麼來的。最後還得陪診師站出來,幫忙調和。

難怪孫曉宇不止一次地遇到孕媽一邊看着他手裏的報告,一邊哭着對他說:“我老公有你一半的耐心,我就滿足了!”

孕期雌激素上升,難免會讓人多愁善感,理解、理解……

但是!如果是女孩子獨自找陪診做“人流”,那就得小心了!

因爲說不定哪天有人來找你,上來二話不說就兩巴掌,怨你“害了他的親骨肉”。

這個責任,真心付不起!

“所以說,給老人陪診,還是相對安全的吧?”

“給老人陪診,關鍵你得會演戲!”

給老人請陪診的,大都是不能陪同的子女。他們要麼是人在外地,很難回來照顧;要麼是工作太忙,請半天假比登天還難。總之,花個百八十塊錢,就能替自己盡了孝道,的確挺划算。

可問題是,你讓老人接受“花錢請人陪着看病”,這事就很難了!

於是,下單的客戶與陪診師經常會聯合起來演出戲

小孫是我的朋友/同事/下屬,今天陪您去醫院一趟。沒事,都是自己人,您就放心吧。去醫院的車我給您叫好了,他就在醫院門口等您。

孫曉宇剛見到老人,懷裏就被塞進來兩罐蜂蜜:“耽誤你時間啦,真不好意思,這點蜂蜜帶回去嚐個鮮。”

不光是蜂蜜,還有直接塞錢、給各種土特產的。在老人眼中,這些都是孩子,來陪自己看病,空着手總覺得不合適……

而小孫也會一直配合着“在角色裏”,甚至他還會提前瞭解下客戶的工作生活情況,以免穿幫。

所以你看,一個好的“陪診師”那必須都是“實力派演員”:演得了哥們兒、裝得了下屬,盡一切努力讓老人滿意,讓客戶安心。

03 同行之間競爭?不存在的!

都說同行是冤家,但在“陪診師”這行中,更常見的卻是“合作者”

孫曉宇剛入行不久,就被拉進了一個羣,裏面都是同行。每天,大家在羣裏分享着各大醫院的最新動態,出診情況,患者數量等等。更重要的是,遇到有接不過來的單子,他們就發到羣裏,看誰有時間,以免耽誤客戶的就診。

“XX醫院有個孕媽的陪診,誰能過去一趟?我把單子轉給你。”

“我上午的客戶臨時增加了檢查,下午還有一個寶媽帶孩子看感冒的,誰能幫我接下?”

……

現在的同行,都這麼和諧了嗎?

實際上,正因爲陪診師這個行業太新,基本還處於“供小於求、報團取暖”的階段。同行之間的合作自然就大於了競爭。

不信再過幾年,等大批人員湧入賽道後,再想看到這麼和諧的畫面,就難咯。

有人想入行嗎?

你想想看:一個不需要考證,沒有行業標準的工作,只需要你有時間、有耐心、會溝通,就能月入上萬,甚至幾萬,你會不會動心?

尤其在今天,很多公司企業紛紛裁員、降薪、縮減開支。同時社會老齡化加劇,人們求醫問藥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這時,入行陪診師,不是很好的出路嗎?

於是有的人,直接註冊個“工作號”,然後印些傳單、名片在醫院附近,小區裏分發,坐等客戶上門。

還有的人,乾脆印張海報貼在麪包車身上,就停在醫院大門附近,分分鐘便能接到訂單。

尤其是那些專門到異地求醫的人,對醫院、醫生的情況都很陌生,正在一頭霧水的時候,突然看到花錢就能請人帶着去看病,那還猶豫個啥?

所以,身在陪診師圈子裏的孫曉宇,應該很知足了吧?

04 收入越來越高,卻想失業

“那你有沒有留下印象很深的客戶?”

孫曉宇突然沉默了。

張阿姨是他之前的一個客戶。

說來也巧。有一天,孫曉宇正在陪兩位老人在醫院檢查,突然發現一位阿姨蹲在樓道里,站都站不起來了。他好心上前問“怎麼回事”,結果阿姨把他當成了患者家屬,請他“一會兒順路幫忙取個藥”。

孫曉宇也沒過多解釋,順坡下地就把藥給取回來了。

沒過幾天,他又在醫院遇上了這位阿姨:“你父母這次沒跟着來啊?”

“阿姨,我是個陪診師,上次您看到的是我的客戶。”

“呀!阿姨上次不知道啊,還讓你跑腿,該多少錢,我給你補上。”

“不用不用。”

原來,這位張阿姨得的是乳腺癌,要經常到醫院複查,每次都是樓上樓下地跑十幾趟。上次就因爲跑得低血糖了,差點暈倒在醫院。

“要不,我請你陪診吧。”

“沒問題呀。”

就這樣,孫曉宇和張阿姨簽了個長期合同,不僅打了大折扣,他對張阿姨的事情,也格外用心。

結果有一天,忙碌中的孫曉宇突然發現,張阿姨有一個多月沒找他陪診了,便趕緊打電話過去問問情況。

電話通了,是張阿姨的女兒接的。她告訴孫曉宇,媽媽已經走了。

掛掉電話,孫曉宇的眼眶瞬間紅了。

“如果可以,我寧願不要這份工作,只願每個人都健康平安。”

人情與職業之間,到底該如何選擇?

你又是怎麼看“陪診師”和它的前景的?

歡迎留言,我們討論區裏接着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