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素材里,看人性中的“巨婴””

巨婴,这个西方的心理学词汇,鲜明地表达出被宠着养大的孩子成年后的样子。当今,巨婴甚多。和平日久,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把人的劣根性迅速滋养放大。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两千多年前曹刿的言论,如今依然振聋发聩,并在历史的轮回中不断上演。有权势者,生活安逸、富足,享受奢侈的生活,久而久之,必然懒散而堕落,眼光短浅,泯灭进取之心。

如今之巨婴,虽然多数不见得出生于大富大贵之家,却被父母以富足之心宠养,未能长大成人,就被“妇人之仁”的父或母养成了四肢不勤,纨绔之心泛滥的问题少年。

不说以后能否创建功业,单是成为自立生活,自强工作的普通人,或不可得。这两天读史,我注意到两位帝王,值得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太子刘据的孙子。西汉末年“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蒙冤,被迫起兵反抗,失败自杀。刘据一脉几乎全部被杀,不足一岁的刘病已因罪被关牢中,武帝心生恻隐,赦免了刘病已。后来刘病已流落民间,亲身体察到现实的平民生活,品尝到真正的民间疾苦。

阴差阳错,19岁的刘病已被霍光立为皇帝,改名刘询,是为汉宣帝。

正因为刘询自幼民间长大,深知民间疾苦,所以他当政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国力蒸蒸日上。

对待外患匈奴,他采取分化与征伐并用的策略,首次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直接管辖西域。他在位期间,是汉朝疆域最大,最辽阔的时期。汉宣帝文韬武略,爱民如子,是无可争议的一代贤君。

另一位著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大家都很熟悉。他是通过政变成为太子,后来接受父亲禅位成为皇帝的。前半生他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在前任帝王打下的基础上,把唐朝国力推向了巅峰;然而,后半生他沉迷享乐,任用小人奸佞,终于迎来安史之乱,终结了盛唐气象。

汉宣帝刘询,生长于民间,经历了疾苦的磨练,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成为一生励精图治,人间清醒的帝王。

唐玄宗李隆基,生在皇家,天生具备纨绔的条件,前期因为受到武周皇权的威胁,不免生于忧患,所以能积极进取,谦虚谨慎;可是盛世之后,歌舞升平日久,他便沉醉于自己永远伟大英明的幻象中,无边享乐的结果就是“肉食者鄙”。他终结了盛世,也为唐朝的覆亡拉开了序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玄宗为孟子的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证明。

须知:奋斗精进,一步有一步的艰辛;堕落享乐,瞬间就能滑落深渊万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