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成事,成事在天

孔子曰仁;孟子說義;荀子集儒家大成,以儒家爲根本,又學習其它諸子思想,注重現實經驗,提出以禮爲根本,以法爲輔助的治國思想。荀子對儒家思想的總結髮展,終被後世歷史所驗證。

商鞅,法家之法“治”派,商鞅變法,迅速強秦,終成帝業;申不害爲法“術”派,重在加強君主集權,變法十五年,也使韓國“國治兵強”;慎到爲法“勢”派,主張以法立勢,無爲而治。戰國晚期,韓非博採法、術、勢之長,又吸收儒家學說,成爲法家集大成者。

儒家與法家的發展,展示了這樣一個規律:思想初始發展時,思想者總是單獨強調一個方向,存在“先天不足”,因此需要其他人去補充發展,直到後世之人站在前任的肩膀上,融合貫通後出來一個集大成者,完善總結出成熟的思想體系。

早期的孔子,孟子的思想,都不被統治者接受,直到後世的儒家思想逐漸完善,並與法家思想結合後,終於成爲帝王統治的主體思想,統治了國人思想兩千多年。

法家思想中的法治派,見效顯著;術派,也能立竿見影;雖然任何一派都不健全,卻能快速見效,因此法家容易被人接受。人們本能更喜歡短期收益,等不及長久的展望。

其實思想的應用都與歷史階段緊密相關,順應時勢的思想與行動就是恰逢其時,不過,時機一過,也會被歷史拋棄。

只有當思想變得成熟了,完善了,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