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羣人旅行,孩子出了錯,你會怎麼辦?

偶然看到條微博,講一家人到機場發現孩子的身份證過期,沒法登機。大家平靜祥和地處理了事情,該回家的回家,該出發的出發。旁觀者心跳加速,捏了把汗,當事人心平氣和各自安好。因爲太喫驚,博主將它發出來;也因爲這種處理場景太出乎人意料,被網友當成瞎編;接着又有人跳出來,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實或者證僞。

從道理上講,我們都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意外,應對意外的能力強弱是心理健康水平的衡量標準之一。就這個場景而言,能不能採取恰當的方式,可能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你一定要做……?

所謂意外,就是指事情沒向預定的方向發展,雖然還有很多其他選項,但我們一般都認爲“不在既定方向即爲最壞選擇”,這時崩潰暴怒都在所難免。

如果安靜下來想想:真是一定只有這樣纔行嗎?

如果趕不上這班飛機可以趕下班,辦手續太麻煩又費錢的話也可以轉去近一點的地方玩;如果孩子成績不如所願可以上稍差一點的學校,只要堅持學習,總有條路能把他送到自食其力的位置上;如果伴侶就是不能按我們的期待來表現,那就自我照顧降低要求,最不濟還可以分手另找……

生活永遠都有選擇,你什麼都不看,堅持要求指哪兒打哪兒想啥來啥,有點像嬰兒狀態----沒有能力和外界進行深入的交流,還以爲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二,孩子應該享受和成人一樣的尊重嗎?

雖然很多家庭裏成員間沒有平等的權力,但必須承認,我們對孩子更苛刻,或者說我們更敢於用嚴厲的態度攻擊他們。同樣辦砸了事兒,你再生氣也不太會打妻子(丈夫),但打孩子的現象卻很普遍。

我們需要意識到:因爲缺乏社會經驗,孩子肯定更容易出錯;家長的作用即在於提供安全墊,讓他們覺得這沒什麼,並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能力上,下次有足夠的勇氣再嘗試。而不是相反,用年紀的優勢打壓孩子,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削弱他們的銳氣。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我們小的時候沒被這樣對待過,那現在很難放鬆的狀態恰好是提示:換個方式養育孩子,讓他們超越我們。


三,你認爲某位親人的錯應該由整個家庭負責嗎?

還有些時候,一點小事兒鬧一鍋粥的原因在於我們把家人捆在一起,亂擔責任,引發和事實不匹配的情緒反應。

比如,公共場所或者社交場合,一個人說話不禮貌。

如果是孩子,大人抱持允許出錯的觀念,自己作爲家長向對方道個歉,慢慢教孩子就可以了;如果是成年人,他的行爲主要由自己負責,沒必要自動聯想“和這種人是兩口子,別人會怎麼看我?”“媽媽這麼不開心,是不是顯得我沒照顧好老人?”結果,當事人還沒啥反應(人家興許覺得這樣挺好),其他人又是解釋又是阻攔痛苦地忙個不停。


四,你能意識到自己經常有些煩躁不安嗎?

我們都知道,工作空間大的電腦比較快,因爲有騰挪的餘地。同樣,一個日常狀態比較放鬆的人,更容易處理好臨時的小意外。

不幸的是,有些人平時沉浸於忙碌規律的生活,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情緒:可能有某種緊張和焦慮被掩蓋,也可能看似條理的生活背後瀰漫着空虛和無意義感。這些不被注意的體驗常常會在偶然脫離常規的場景下被激活而爆發。

如果是這種情況,更重要的不是學習在意外發生時如何應對,而是功夫下在平時,在日常生活裏覺察自己,找到合適的節奏,擴大基礎的心理空間。

馬上又到假期啦,把每個小節點都當成修煉的機會,好好思考,靜靜成長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