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理论基础】为什么要设置“两套教学大纲”?

1.学生要能牢固的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

2.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的联系起来,这种阅读是给学生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

3.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

一、第一套大纲

【定义】所谓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是指明确化了的真正的教学内容,又称关键知识,它既包括狭义的知识(字词、语法、公式、定律、规律、结论……),也包括了更广义的知识,即技能与技巧(观察、思考、表达、阅读、书写……)。

【参考依据】制定第一套大纲需要参考以下资料: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第四学段(7~9年级)在阅读方面需要掌握的技能如下: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二)教材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如下: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2.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本单元课文表现的家国情怀,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3)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三)考试大纲

去年的期中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出题类型如下:

1.概括事件;

2.自选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4.文章情感变化的线索;

5.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四)学生现有认知和情感发展水平

我校是农村初中,我班103人,大班额,留守儿童比较多,很多孩子感情淡漠,节假日沉迷游戏,读书较少,学习习惯比较差,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每次语文考试,达到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不及格的学生达到三分之一。

【制定第一套大纲】参照以上因素,我在教学第二单元《老山界》一文时确立如下教学目标,即第一套大纲: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体会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学做批注,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第二套大纲

【定义】所谓第二套大纲,是指为了更好地掌握第一套大纲而准备的智力背景。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主要包括相对固定“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来源”。第二套大纲,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一套大纲的基础,而许多遭遇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就是因为缺乏这个基础而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第一套大纲。

【制定第二套大纲】针对《老山界》一文的学习,在完成课内学习目标后,我制定了第二套大纲:

(一)第一课时课内学习目标完成后,阅读课外文章《小董爬雪山的故事》,结合已有旁批和阅读感受,进行阅读批注。(3分钟读文,5分钟思考批注后交流。)

1.关注文中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以此为线索概括爬雪山的经过。(巩固第一套大纲中“把握叙事线索”。)

2.关注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精神。(巩固第一套大纲中“学做批注,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参考句式:我觉得第____段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用得特别好,请看“____”写出了____,突出了人物____的精神。

(二)速读课外文章《七根火柴》《丰碑》《火把》,概括文章内容。

1.读文前标注段落序号,方便交流时迅速定位。

2.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何人+何事+结果。

3.勾画批注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速读课外文章《七根火柴》《丰碑》《火把》,品读语句,感悟精神。(长征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需要拓展更多的文章,继续巩固第一套大纲中“学做批注,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长征,不仅是军事战略意义上的长征,更是共产党理想信念的一次长征,是在艰难困苦危机四伏的形势下形成的凝聚力,一种伟大的精神!”请结合文章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参考句式:

我觉得红军长征的胜利源于____(精神品质),请大家看《____》的“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表达方式),突出了____。

2.为什么这些精神会集中体现在红军战士的身上?是什么凝聚了长征精神、红军精神?

参考示例:因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对祖国人民的爱凝聚了长征精神,这是长征胜利的原因,也是共产党员的初心。

2022年3月12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魏智渊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5.语文主题学习《单元解析与案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6.语文主题学习《家国情怀》,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一、什么是有意识记?

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那些必须经常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的范围,通过专门的记诵,也在实际作业(知识的应用)的过程中加以识记。这样的过程就叫做有意识记。

二、什么是无意识记?

学生在阅读书籍时,并没有抱定要识记的宗旨,但是其中有许多东西会被记住,这就是无意识记。

三、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1.确定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无意识记的材料要比有意识记的多出三倍以上,二者要保持一定的联系,最好是与问题相关的联系。

2.教师应该做学生思想的主宰者,通过讲述和对新教材的说明,用火花去点燃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少年听完你的讲课时,应当怀着强烈的愿望,想去读一读你顺便提到的某一本书。他应当念念不忘这本书,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它。

3.我们力求这样来组织少年的脑力活动,以便使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跟知识的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一些知识成为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而兴趣、注意、知识的巩固性等,归根结底也是取决于这一点的。我们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相互关系、现象和事件。

4.按照教学大纲备课,把教材里有关的章节读一遍,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注意中心的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该自如地掌握教材,讲述时情感鲜明。

5.教师在讲述教材时可以引用教科书里没有的鲜明生动的事实。

6.把知识的深化和知识的运用结合起来。

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时,邓稼先所处的时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比较久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邓稼先在国防武器研制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我补充了大量的背景知识,包括100年前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研制核武器的重要性,邓稼先研制核武器前,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的情景,核武器研制成功后的故事等等。学生对邓稼先有了立体的认识,对他的巨大贡献有了深刻的了解。

2022年3月12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魏智渊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