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

【理論基礎】爲什麼要設置“兩套教學大綱”?

1.學生要能牢固的識記公式、規則、結論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須閱讀和思考過許多並不需要識記的材料。

2.閱讀應當跟學習緊密的聯繫起來,這種閱讀是給學生學習和識記創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閱讀。

3.學生從對材料本身的興趣出發,從求知、思考和理解的願望出發而閱讀的東西越多,他再去識記那些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材料就越容易。

一、第一套大綱

【定義】所謂第一套大綱,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材料,是指明確化了的真正的教學內容,又稱關鍵知識,它既包括狹義的知識(字詞、語法、公式、定律、規律、結論……),也包括了更廣義的知識,即技能與技巧(觀察、思考、表達、閱讀、書寫……)。

【參考依據】制定第一套大綱需要參考以下資料:

(一)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了第四學段(7~9年級)在閱讀方面需要掌握的技能如下: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範圍。

3.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4.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5.在閱讀中瞭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6.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瞭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7.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8.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閱讀科技作品,還應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爲複雜的非連續性文本,能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9、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10.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彙、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瞭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1.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閱讀。

12.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

(二)教材

1.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單元導語如下:

家國情懷,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樸素情感,它意味着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熱愛家鄉的土地人民,願意爲保家衛國奉獻自己的一切……它是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這個單元所選的都是表現家國情懷的作品,能夠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本單元繼續學習精讀,應注重涵泳品味,儘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圍之中,調動起體驗與想象。要把握課文的抒情方式,體會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懷。還要學習做批註,記下自己的點滴體會。

2.第二單元的教學目標如下:

(1)感受本單元課文表現的家國情懷,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2)瞭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體會作品的抒情方式;

(3)細心揣摩課文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學習做批註。

(三)考試大綱

去年的期中試卷現代文閱讀部分出題類型如下:

1.概括事件;

2.自選角度,賞析畫線句子;

3.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4.文章情感變化的線索;

5.賞析詞語的表達效果;

6.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

(四)學生現有認知和情感發展水平

我校是農村初中,我班103人,大班額,留守兒童比較多,很多孩子感情淡漠,節假日沉迷遊戲,讀書較少,學習習慣比較差,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每次語文考試,達到優秀的學生屈指可數,不及格的學生達到三分之一。

【制定第一套大綱】參照以上因素,我在教學第二單元《老山界》一文時確立如下教學目標,即第一套大綱:

1.梳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體會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2.學做批註,品味文中精彩的語句,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體會作者在行文中寄託的思想感情。

二、第二套大綱

【定義】所謂第二套大綱,是指爲了更好地掌握第一套大綱而準備的智力背景。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主要包括相對固定“課外閱讀和其他資料來源”。第二套大綱,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第一套大綱的基礎,而許多遭遇學習困難的學生,往往就是因爲缺乏這個基礎而導致不能很好地掌握第一套大綱。

【制定第二套大綱】針對《老山界》一文的學習,在完成課內學習目標後,我制定了第二套大綱:

(一)第一課時課內學習目標完成後,閱讀課外文章《小董爬雪山的故事》,結合已有旁批和閱讀感受,進行閱讀批註。(3分鐘讀文,5分鐘思考批註後交流。)

1.關注文中時間的變化和地點的轉移,以此爲線索概括爬雪山的經過。(鞏固第一套大綱中“把握敘事線索”。)

2.關注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感受人物精神。(鞏固第一套大綱中“學做批註,品味文中精彩的語句,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體會作者在行文中寄託的思想感情,體會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參考句式:我覺得第____段的(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用得特別好,請看“____”寫出了____,突出了人物____的精神。

(二)速讀課外文章《七根火柴》《豐碑》《火把》,概括文章內容。

1.讀文前標註段落序號,方便交流時迅速定位。

2.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何人+何事+結果。

3.勾畫批註打動你心靈的句子,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三)速讀課外文章《七根火柴》《豐碑》《火把》,品讀語句,感悟精神。(長征離學生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需要拓展更多的文章,繼續鞏固第一套大綱中“學做批註,品味文中精彩的語句,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體會作者在行文中寄託的思想感情,體會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1.“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長征,不僅是軍事戰略意義上的長征,更是共產黨理想信念的一次長征,是在艱難困苦危機四伏的形勢下形成的凝聚力,一種偉大的精神!”請結合文章分析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概括長征精神的內涵。

參考句式:

我覺得紅軍長征的勝利源於____(精神品質),請大家看《____》的“____”這句話,運用了____(表達方式),突出了____。

2.爲什麼這些精神會集中體現在紅軍戰士的身上?是什麼凝聚了長征精神、紅軍精神?

參考示例:因爲紅軍是人民的軍隊,是爲老百姓謀福利的,對祖國人民的愛凝聚了長征精神,這是長征勝利的原因,也是共產黨員的初心。

2022年3月12日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魏智淵編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年版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3.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4.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5.語文主題學習《單元解析與案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6.語文主題學習《家國情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一、什麼是有意識記?

各科教學大綱規定的那些必須經常保持在記憶裏的知識的範圍,通過專門的記誦,也在實際作業(知識的應用)的過程中加以識記。這樣的過程就叫做有意識記。

二、什麼是無意識記?

學生在閱讀書籍時,並沒有抱定要識記的宗旨,但是其中有許多東西會被記住,這就是無意識記。

三、怎樣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

1.確定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無意識記的材料要比有意識記的多出三倍以上,二者要保持一定的聯繫,最好是與問題相關的聯繫。

2.教師應該做學生思想的主宰者,通過講述和對新教材的說明,用火花去點燃青少年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渴望知識的火藥。少年聽完你的講課時,應當懷着強烈的願望,想去讀一讀你順便提到的某一本書。他應當念念不忘這本書,無論如何都要找到它。

3.我們力求這樣來組織少年的腦力活動,以便使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跟知識的運用緊密地結合起來,使一些知識成爲掌握另一些知識的工具,——而興趣、注意、知識的鞏固性等,歸根結底也是取決於這一點的。我們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獨立地深入思考各種事實、相互關係、現象和事件。

4.按照教學大綱備課,把教材裏有關的章節讀一遍,把自己置身於學生的地位,用學生的眼光來看教材。在學習教材的過程中,處於注意中心的應該是學生,是學生的腦力勞動,是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生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教師應該自如地掌握教材,講述時情感鮮明。

5.教師在講述教材時可以引用教科書裏沒有的鮮明生動的事實。

6.把知識的深化和知識的運用結合起來。

我在教學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鄧稼先》時,鄧稼先所處的時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比較久遠,爲了幫助學生理解鄧稼先在國防武器研製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感受鄧稼先的人格魅力,我補充了大量的背景知識,包括100年前的時代和社會背景,研製核武器的重要性,鄧稼先研製核武器前,原子彈和氫彈爆炸時的情景,核武器研製成功後的故事等等。學生對鄧稼先有了立體的認識,對他的巨大貢獻有了深刻的瞭解。

2022年3月12日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魏智淵編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年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