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從頭到腳說健康》筆記32

第六章:胸腔

四、五臟六腑之肺

1、肺主氣,司呼吸

肺,是人體中的一個重要器官。中醫認爲,肺最關鍵的功能是主氣,司呼吸

中醫認爲“人受氣於谷”。意思是說人體中的氣來自於食物,從中焦脾胃中來,中焦產生的精華就爲氣。《黃帝內經》中說“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人所喫的東西的精華上輸於肺,由肺再將人體精微物質轉輸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這樣全身上下都有力氣。

《黃帝內經》還說“肺司呼吸”破, 就是說肺主管呼吸。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運動來升降氣機,中醫非常強調如何調理全身氣機的問題。人體的氣機當中最難以掌控的就是主條達的肝與主肅降的肺,這一升一降之間的掌控與平衡在治療裏非常重要。如果能將肝和肺的功能調節好,使其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就叫降龍伏虎。對醫家來說,能否通過調整肝肺二髒來達到調理全身氣機順暢運轉的目的,也是衡量一名醫家高明與否的指標。

傳統養生學非常強調調理呼吸,從調理呼吸下手來練功夫。實際上是要利用胸膈的上下運動來積精累氣,達到陰陽相交的目的。

肺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叫做“治節出焉”,意思是說若肺氣正常,人體內的正常治理和調節都可以靠肺的肅降功能來完成。

2、肺的疾病

肺經是從中府、雲門出來,沿着手臂內側最上緣走過來的,一直走到大拇指的內緣。一般來講,肺經出現問題會導致身體出現以下病症:手臂疼痛,手掌心灼熱,肩背疼痛。

肺氣虛的人會有一個很明顯的象,中醫裏叫“小便數而欠”,就是去小便的次數很多,但每次尿得又很少,治療這種病應該從肺出發。

肺氣虛還會導致尿色發生變化,因爲在肺主肅降的過程中,營養物會出現一些變化,尿色也會因此而變化。

常見的肺病及治療

1)咳嗽及其治療

肺病中最普遍的一個就是咳嗽。

《黃帝內經》認爲“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就是五臟六腑都可以成爲咳嗽的誘因。中醫中有專門的聞診,就是根據咳嗽的聲音來判定病出於哪裏。比如,若咳嗽是膨膨而喘咳,咳嗽聲很嘹亮的話,是肺咳;一會兒咳一聲,聲音很虛弱的話,有可能是大腸咳或腎咳。(我是第一次知道還有大腸咳和腎咳。)

咳嗽分爲兩類: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

外感咳嗽是風寒、暑溼、燥火等一些外部節氣的變化或者邪氣橫行所造成的,外感患者會出現發熱、頭痛、身痛、咳嗽等症狀。

內傷咳嗽大多久治不愈,總是咳嗽,人慢慢地虛弱下去。剛得此病時,有的人是實咳,膨膨而喘咳,咳聲特別嘹亮,這是身體還有勁的一個標誌。若咳嗽出來的是黃痰,說明體內還能夠化火,基本上已經接近治癒了;當咳嗽的聲音越來越小,出現青痰的時候,就說明身體已經很虛弱了;若咳嗽出來的是白痰,而白痰相當於命痰,就說明已經把體內裏的一些精華搜出來了,這是一種很危險的象。(黃青白三種顏色的痰,代表生命的不同階段,這點很重要啊!)

一般來講,內傷咳嗽屬於虛證的咳,爲陰盛陽虛。得這種病的人一般喜歡喫辛辣的食物,因爲辛的東西可以起到辛潤的作用,這也是人體自救的一種體現。

曲黎敏老師說,治病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往下壓,一種是往外宣。曲老師認爲治療久咳虛證最好用宣法,把病藏在裏面是隱患,宣出去便可治癒。(書中有一則治療長久咳嗽的案例就是用的宣法,很有趣,在531頁。)

2)肺結核

肺結核是肺病中比較常見也比較厲害的一種病。其發病原因是脾胃(土)不生肺(金)

按五行相生相剋來講,土本應生金。而在五臟六腑之中,脾胃屬土,肺屬金,如果脾胃(土)太弱不足以生肺(金)的話,就會得肺結核病。所以能喫飯,喫好飯,肺氣才能足,氣血才能運轉流暢。人體的五臟六腑之間有重要的關聯性,比如脾胃特別虛弱,中焦脾胃會沒勁,上焦也會沒勁,而中焦的勁又來源於下焦,就是來源於肝腎。久治不愈的肺結核病跟肝腎虛弱也密切相關。

肺結核病人基本會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1)子午潮熱

子時(夜裏23點到凌晨1點)和午時(中午11點到13點)是陰陽轉換的時間段,子時是一陽生的時刻,午時是一陰生的時刻。在這兩個時辰中,如果陰陽氣機不融洽、不和諧,就會陽氣浮越而不藏或者是虛陽外越,陽氣不斷地往外冒,人體就會感覺潮熱

(2)盜汗不止

夜間本應該陽氣斂藏,但是肺結核患者陽氣太弱,收藏不住,就會出現盜汗的現象。

(3)患者逐漸出現面黃肌瘦之象

面黃是土氣外泄、脾胃很弱的象,所以患肺結核的人的臉色發黃,而且變得極瘦。脾主肌肉,脾胃極其衰弱的話,肌肉就會極度消瘦。

(4)肺結核患者還會渾身乏力

人脾溼太重,就會經常拉稀,併產生睏倦,喜歡躺在牀上。肺朝百脈,若百脈不足,整個人的氣機就會很虛,周身不利。肺氣虛會導致全身無力。

3)哮喘病及其保健治療

哮喘也是一種常見的肺病。

得哮喘病的人往往在小時候會有發燒史或者過度服藥史,得病之時如果沒有喫對藥,就有可能把正氣消耗掉,寒邪就會趁機進入臟腑。年輕人得哮喘相對好治一點,年老的人得哮喘比較難治,因爲上歲數的人腎氣衰敗得更厲害,身體虛弱,治療需一點一點進行。

哮喘病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尋的,一般來說先是感冒,然後是鼻竇炎、咽炎、氣管炎,氣管炎後是哮喘,病一步一步地往下走、逐步加深。哮喘已是這種病很深層面的一個表現。實際上,哮喘應該是下焦的病,即是腎病。

如果人吸氣時間長,呼氣時間短,就是一種哮喘的象。中醫認爲,這屬於水邪上泛。用藥很簡單,上焦的病一般用苓桂術甘湯來治,下焦的病一般用真武湯之類的藥來治療。真武湯裏會有細辛這味藥,因爲它是搜腎寒的。(注意具體用藥一定要通過諮詢醫生來決定。)

若是吸氣特別短,呼氣特別長的象,叫“腎不納氣”,就是說腎精不足以把氣吸進去。如果屬於腎不納氣的這種病,可服用金匱腎氣丸之類的藥。(具體到個人情況一定要諮詢醫生再決定)。

4)流感及“時尚”病保健

流行性感冒也是一種肺部疾病,號稱“時尚”病。在春、秋兩季經常會發生大規模的流行性感冒。

關於流感,中醫有很多經典的說法,比如,“冬不養陽,春病必溫”,意思就是冬天不好好養藏,春天一定會得瘟病;“春不養陽,夏病必暑”,意思是春天不好好生髮,到了夏天一定得暑病;“夏不養陽,秋病必燥”,意思就是夏天不好好生髮,到了秋天一定會得燥病;“秋不養陽,冬病必寒”,意思就是如果秋天不好好養陽氣,到了冬天一定會得寒邪之證。

這些古語其實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養生必須要看前三步、後三步,要想這個季節身體好,必須要前一個季節先養好。也就是說,春天的養,實際上是爲夏天而養;而夏天的養又是爲了秋天能身體好。

從疫情發生來說,春季的疫情多從南方開始,這跟氣候相關。隨着溫度的逐漸升高,逐步向北;而秋季的疫情多從北方開始,隨着溫度的降低向南方發展,這是流行病隨氣候、溫度變化而變化的一個規律。

要想規避這些,就要悟到“一天當中有四季,一年當中有四季,一生當中也有四季”的道理,要把四季之道把握好,同時也要掌握一個根本的養生原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太過隨性的生活對人體是有傷害的,一定要因循着四季養生的規律去生活,只有有規律的生活,才能保養好身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