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头到脚说健康》笔记32

第六章:胸腔

四、五脏六腑之肺

1、肺主气,司呼吸

肺,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肺最关键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

中医认为“人受气于谷”。意思是说人体中的气来自于食物,从中焦脾胃中来,中焦产生的精华就为气。《黄帝内经》中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人所吃的东西的精华上输于肺,由肺再将人体精微物质转输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这样全身上下都有力气。

《黄帝内经》还说“肺司呼吸”破, 就是说肺主管呼吸。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运动来升降气机,中医非常强调如何调理全身气机的问题。人体的气机当中最难以掌控的就是主条达的肝与主肃降的肺,这一升一降之间的掌控与平衡在治疗里非常重要。如果能将肝和肺的功能调节好,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就叫降龙伏虎。对医家来说,能否通过调整肝肺二脏来达到调理全身气机顺畅运转的目的,也是衡量一名医家高明与否的指标。

传统养生学非常强调调理呼吸,从调理呼吸下手来练功夫。实际上是要利用胸膈的上下运动来积精累气,达到阴阳相交的目的。

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叫做“治节出焉”,意思是说若肺气正常,人体内的正常治理和调节都可以靠肺的肃降功能来完成。

2、肺的疾病

肺经是从中府、云门出来,沿着手臂内侧最上缘走过来的,一直走到大拇指的内缘。一般来讲,肺经出现问题会导致身体出现以下病症:手臂疼痛,手掌心灼热,肩背疼痛。

肺气虚的人会有一个很明显的象,中医里叫“小便数而欠”,就是去小便的次数很多,但每次尿得又很少,治疗这种病应该从肺出发。

肺气虚还会导致尿色发生变化,因为在肺主肃降的过程中,营养物会出现一些变化,尿色也会因此而变化。

常见的肺病及治疗

1)咳嗽及其治疗

肺病中最普遍的一个就是咳嗽。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就是五脏六腑都可以成为咳嗽的诱因。中医中有专门的闻诊,就是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定病出于哪里。比如,若咳嗽是膨膨而喘咳,咳嗽声很嘹亮的话,是肺咳;一会儿咳一声,声音很虚弱的话,有可能是大肠咳或肾咳。(我是第一次知道还有大肠咳和肾咳。)

咳嗽分为两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是风寒、暑湿、燥火等一些外部节气的变化或者邪气横行所造成的,外感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等症状。

内伤咳嗽大多久治不愈,总是咳嗽,人慢慢地虚弱下去。刚得此病时,有的人是实咳,膨膨而喘咳,咳声特别嘹亮,这是身体还有劲的一个标志。若咳嗽出来的是黄痰,说明体内还能够化火,基本上已经接近治愈了;当咳嗽的声音越来越小,出现青痰的时候,就说明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若咳嗽出来的是白痰,而白痰相当于命痰,就说明已经把体内里的一些精华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象。(黄青白三种颜色的痰,代表生命的不同阶段,这点很重要啊!)

一般来讲,内伤咳嗽属于虚证的咳,为阴盛阳虚。得这种病的人一般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因为辛的东西可以起到辛润的作用,这也是人体自救的一种体现。

曲黎敏老师说,治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往下压,一种是往外宣。曲老师认为治疗久咳虚证最好用宣法,把病藏在里面是隐患,宣出去便可治愈。(书中有一则治疗长久咳嗽的案例就是用的宣法,很有趣,在531页。)

2)肺结核

肺结核是肺病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厉害的一种病。其发病原因是脾胃(土)不生肺(金)

按五行相生相克来讲,土本应生金。而在五脏六腑之中,脾胃属土,肺属金,如果脾胃(土)太弱不足以生肺(金)的话,就会得肺结核病。所以能吃饭,吃好饭,肺气才能足,气血才能运转流畅。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有重要的关联性,比如脾胃特别虚弱,中焦脾胃会没劲,上焦也会没劲,而中焦的劲又来源于下焦,就是来源于肝肾。久治不愈的肺结核病跟肝肾虚弱也密切相关。

肺结核病人基本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1)子午潮热

子时(夜里23点到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是阴阳转换的时间段,子时是一阳生的时刻,午时是一阴生的时刻。在这两个时辰中,如果阴阳气机不融洽、不和谐,就会阳气浮越而不藏或者是虚阳外越,阳气不断地往外冒,人体就会感觉潮热

(2)盗汗不止

夜间本应该阳气敛藏,但是肺结核患者阳气太弱,收藏不住,就会出现盗汗的现象。

(3)患者逐渐出现面黄肌瘦之象

面黄是土气外泄、脾胃很弱的象,所以患肺结核的人的脸色发黄,而且变得极瘦。脾主肌肉,脾胃极其衰弱的话,肌肉就会极度消瘦。

(4)肺结核患者还会浑身乏力

人脾湿太重,就会经常拉稀,并产生困倦,喜欢躺在床上。肺朝百脉,若百脉不足,整个人的气机就会很虚,周身不利。肺气虚会导致全身无力。

3)哮喘病及其保健治疗

哮喘也是一种常见的肺病。

得哮喘病的人往往在小时候会有发烧史或者过度服药史,得病之时如果没有吃对药,就有可能把正气消耗掉,寒邪就会趁机进入脏腑。年轻人得哮喘相对好治一点,年老的人得哮喘比较难治,因为上岁数的人肾气衰败得更厉害,身体虚弱,治疗需一点一点进行。

哮喘病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先是感冒,然后是鼻窦炎、咽炎、气管炎,气管炎后是哮喘,病一步一步地往下走、逐步加深。哮喘已是这种病很深层面的一个表现。实际上,哮喘应该是下焦的病,即是肾病。

如果人吸气时间长,呼气时间短,就是一种哮喘的象。中医认为,这属于水邪上泛。用药很简单,上焦的病一般用苓桂术甘汤来治,下焦的病一般用真武汤之类的药来治疗。真武汤里会有细辛这味药,因为它是搜肾寒的。(注意具体用药一定要通过咨询医生来决定。)

若是吸气特别短,呼气特别长的象,叫“肾不纳气”,就是说肾精不足以把气吸进去。如果属于肾不纳气的这种病,可服用金匮肾气丸之类的药。(具体到个人情况一定要咨询医生再决定)。

4)流感及“时尚”病保健

流行性感冒也是一种肺部疾病,号称“时尚”病。在春、秋两季经常会发生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

关于流感,中医有很多经典的说法,比如,“冬不养阳,春病必温”,意思就是冬天不好好养藏,春天一定会得瘟病;“春不养阳,夏病必暑”,意思是春天不好好生发,到了夏天一定得暑病;“夏不养阳,秋病必燥”,意思就是夏天不好好生发,到了秋天一定会得燥病;“秋不养阳,冬病必寒”,意思就是如果秋天不好好养阳气,到了冬天一定会得寒邪之证。

这些古语其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养生必须要看前三步、后三步,要想这个季节身体好,必须要前一个季节先养好。也就是说,春天的养,实际上是为夏天而养;而夏天的养又是为了秋天能身体好。

从疫情发生来说,春季的疫情多从南方开始,这跟气候相关。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逐步向北;而秋季的疫情多从北方开始,随着温度的降低向南方发展,这是流行病随气候、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一个规律。

要想规避这些,就要悟到“一天当中有四季,一年当中有四季,一生当中也有四季”的道理,要把四季之道把握好,同时也要掌握一个根本的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太过随性的生活对人体是有伤害的,一定要因循着四季养生的规律去生活,只有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养好身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