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培訓》總結

本學期開學至今線上學習了《高中物理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培訓》,本培訓分爲四部分內容,分別爲“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原理”、“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物理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物理教育學”。培訓老師都用深厚的知識、精湛的講課爲我們提升了教育理念、教法學法、課堂教學技能等。下面我就從兩部分談一談我學習的內容與體會。

一、系統化知識與複雜習題教學

教師需要教授複習課,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找到知識的聯繫,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解決一些複雜的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一些科學家在解決問題需要能力方面提供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爲解決問題需要智慧技能、組織化言語信息與認知策略;有人認爲解決問題按照一定的流程,如先認識題目的情景;接着把握已知條件、問題目標,這時解題者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背景知識,與題目形成了聯繫;接着根據解決者的認知結構,進行合理的推理,包括選擇合適的策略;然後就是解答後的檢驗——這個方法是比較符合人們認知與解決問題的心理。

在培訓裏,老師提出專家與新手在知識系統上的差異與表現。專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裏將知識組織成塊狀的結構,且關係結構豐富,而新手是沒有的。老師舉下棋爲例,專家能觀測到20位以上的棋位,而新手只能看到4~5個的棋位。

在系統化知識存儲存方式上,專家與新手也表現出很大差異。專家會形成命題網絡,形成豐富的圖式,形成認知的框架與結構,新手則不然。當然系統化知識的形成存在個體的差異,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物理學科形成系統化知識的方法有列表法,該方法可以應用在具有相同屬性的概念性教學中,如功率與效率;也有層級結構圖,該方法可以應用在具有上下位層級關係裏,如電場、熱現象等;還有根據邏輯關係建立聯繫的方法,該方法常應用在具有邏輯聯繫的內容上。系統化學習的結果與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結構、幫助學生組織知識的策略方法,從而獲得系統化知識,學會組織知識的方法。

在複雜習題教學內容的培訓中,老師提出習題課的價值,一是鞏固、活化知識,二是拓展知識,使知識從深度廣度上進行理解;三是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四是使得理論知識應用在實際中,理解科學與技術的聯繫,總之習題課要以培養物理的核心素養、以立德樹人爲基礎。老師談到解題的實質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什麼是問題,問題是給定的客觀的已知與條件,提出問題目標,當然這個問題目標不是顯而易見的,是需要解題者調用知識、心理等多方面技能去完成的。老師談到問題解決的過程,有杜威的學說,還有更成熟的信息加工心理學的方法,其流程爲:問題表徵、確定策略、應用算子、解決問題、評價當前狀態。如下面的例子以及所使用到的方法。

問題解決的結果,加涅認爲會形成高級的規則,產生新的學習,促進能力的提高。當然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一個是概念、原理的高度技能化、高效的策略、豐富的結構框架圖式以及與特徵相適應的結構化知識,專家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而新手則相反。

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認識到系統化知識的重要性、如何幫助學生系統化知識、什麼是問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步驟,特別是認識到自己與專家的差別,在這方面我需要不斷地做題,還要研究題,形成理論化的知識與操作手段,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素養。

二、說課與教學片段

1、說課的定義。說課是培養教師的有效方式,是說課者將課程的設計與理念展示給同行的教學研磨方式。

2、說課的意義。說課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完善教師的教法,提高教學水平;可以有效快速地反饋,爲促進教學甚至教學改革提供途徑。

3、說課的思路。一是說教材,需要說清楚教材的地位、內容上的前後聯繫、教學的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其中也要說明課標在這節的具體要求;二是說教法,教師採取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總之要說明具體採取哪些方法進行授課;三是說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需要根據學生的經驗、認知結構選擇合適的學法,目的提高他們的能力;四是說依據,每個說課內容都要強調所採用的依據,可以是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心理教育學理論,這些都要穿插在說課內容中。

4、說課的要求。一是體現“新”字,包含方法新、結構新、練習新、手段新、設計新、導向新等,總之就是體現創新性;二是體現“美”字,包含內容美、語言美、情感美、板書課件美、教態美。三是體現“說”字,說課不是演講或朗誦,而是說,所以要口語化;四是選準“說法”與“說點”,就是說課者是面向專家同行進行說課,要根據對方的特點選準說法與說點。

《光的反射》的說課,首先導入很新穎,用一個不透明的板擋住光束,怎樣才能把激光束打到老鼠呢?這個引入很新穎,切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習法線、光的反射特點與規律時,循序漸進地演示光的反射儀,教學設計的效果非常好,很有說服力,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一直抓住。

《牛頓第一定律》的說課,首先回憶伽利略觀察擺鐘,發現擺的高度近似相等;接着演示單擺在繩長不相等情況下,擺球的高度相等,實驗演示直觀明瞭;然後通過連接傳感器的軌道演示儀演示小球在不同傾角不同軌道下的實驗,發現它們到達同樣的高度,路程卻更遠了;最後通過實驗與推理得出實驗結論,同時介紹了科學方法——理想實驗。

在《庫侖定律》的教學片段中,授課老師先通過控制變量法,採用起電機、懸掛的小球做演示實驗,進行定性研究,得出結論;接着授課老師通過科學家類比的思想,得出庫倫定律的猜想,並通過動畫模擬與庫倫扭稱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最終得出庫倫定律。這部分內容從定性到定量,層層遞進,採取可靠的演示實驗等多種手段進行探究,將一個抽象、複雜的定律很明確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他們信服。

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知道了說課的思路與要求,特別通過觀看優秀的說課視頻,讓我發現自己的問題,讓我反思——就是如何把一個我們習以爲常的、簡單的內容真正地讓學生掌握、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我發現很重要的是實驗,物理真的不能離開實驗,沒有實驗就沒有物理學,直觀有效的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最重要手段,它的價值怎麼說都不過分。同時也讓感受到自己在這方面的差距,我需要不斷地創設新的、直觀有效的實驗,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內在動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