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藍碎碎念]讀《三國演義》的碎碎念

在隨性閱讀《三國演義》時,用不同的角度,閱讀這本每幾年都看一遍的經典。輸出一些個人的小碎碎念文字。

1、未到最後,永遠不要先放棄。

《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梟雄,都是經歷多次失敗或者面臨生死考驗後,逐漸一步步達到高峯。

一時的低谷並不可怕,人還在,就不能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以人物創業的角度來看,屈居人下時,心存理想。

2、是非成敗轉頭空

別把一時的成敗,當成壓在心中的大石頭。

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中,有句經典臺詞:“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着,錯的,倒下。只有站着的纔有資格說話。”但,倒下的,不一定是懦夫,也有值得敬佩的人物。

需拋開演義中的“尊劉抑曹”的角度,換種角度:曹操如何一步步構建權利核心?孫權掌控江東的局面,他做對了什麼?(需結合演義外的文字記載或其他歷史學家的觀點,擴展得到自己的思考)

3、別用單一的維度衡量,學會用多維角度看待

感觸相對較深是曹操說的這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結合曹操、劉備、孫權的年齡差距,孫權作爲江東區域的領導者,上任時年紀幼小,卻在江東士族複雜的環境中,保持着多年的領導局面,雖對標劉備、曹操,在開拓進取方面略顯不足,但橫向對比曹丕、劉嬋等二代,確實是具備不可多得的多方平衡能力。

《三國演義》前80回講述三國前50年的各類事蹟,後40回講述後50年的事蹟,因爲篇幅的因素,似乎給很多人的感覺:武將的能力弱了、謀臣良將減少、戰役的頻次少了等;但結合史實,三國後期的戰役規模明顯加大,對於戰役的引領者所具備的總和協調和佈局能力,遠非諸侯混亂時期可比。

而在魏蜀吳各自休養生息和穩定區域局面的過程中,多方內部勢力的角力,也是值得探究。(如蜀漢內部荊州士族、益州士族、漢中權臣等角逐;魏國中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等)。

鄧艾與鍾會入蜀後的決策以及命運,結合數百年後的歷代事件,可總結出一些符合當下的時代特色。

各具特色的武將,一呂二趙三典韋,每個人心中評判的標準,和對《三國演義》角色的喜愛程度不一。

閱讀的過程中,感覺到曹操對曹氏宗親、夏侯氏的武將團結程度,對降將的內部調配,是非常值得欽佩的。

by 青藍
2022111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