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筆記(17)——基金投資的想法(8)

        如果職場遇到瓶頸,無法突破,怎麼辦?1、做好本職工作,打磨專業技能,成爲一個好工匠,至少保證離開了不會餓死,2、早點開始投資理財,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3、換一個方向,在自己有比較優勢和感興趣的方向上多投入時間,多練習。

         關於投資,我的想法很簡單,說白了就是財務管理,那就選定一個方向,把這方面的書都找來讀一讀,先爭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人家的好東西消化吸收一下。實際上,公衆號、投資羣、投資網站的信息,我覺得有用,但是用處不大,一鱗半爪,難窺其徑,還是得系統性看書。中國的投資學的美國,你把國內的基金投資的書看看(基金公司出的、考試教材、大V、專業投資者等),再看看美國的經典,我感覺這樣做,就可以獲得點真正的知識。我覺得投資要邊幹邊學、邊學邊幹,幹了一段時間,主要還是學習經典書籍,實際上自己能從大V或者自己的錯誤中學到的很有限。別人已經上百年、幾十年的投資總結出來的東西,我們爲什麼不先好好學一下,還要自己犯錯、總結一遍呢?

         對我(基金小白)來說,銀行螺絲釘、老K、老羅等人像是小學老師,螺絲釘是我的啓蒙老師,孟巖是中學老師,馬爾基爾、格雷厄姆、約翰博格等人是大學老師。兜兜轉轉,回到投資學的發源地美國(待查證)朝拜總統山上的大佬。看樣子,證券投資和宗教、政治學、倫理學等有個共同點,早期的那波領路人總結出來的常識、共識、基本規則是亙古不變的,不忘祖宗遺訓,纔不會被迷惑,才能少走彎路,才能在投資市場上活下來,賺到點錢。

           基金投資遵守兩條基本的經濟學規則: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供求關係曲線。前者,長期看所有的波動會被時間磨平,迴歸價值,短期看,有追逐泡沫的機會,這就衍生出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兩種不同的思想,雙方利用價格做截然不同的操作;供求關係曲線反映的是市場冷清,供給充足,價格便宜,買者很少,市場火熱,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買者衆多。聰明的投資者會選擇容易把握的因素,忽視不能把握的因素,價格過高或過低是可以把握的,買很多便宜的東西不大會出錯,長期拿着收益會趨近於價值。

         指數不死是怎麼回事,指數爲什麼可以在長期內呈現向上的趨勢?

       書上都說指數優勝劣汰公司,會更新,所以指數會不死。指數固然會一直存在,爲什麼可以在長期內呈現向上的趨勢?一個池子,有幾股進來的水,有幾股出去的水,並不必然保證池子的水會滿起來,水量也可能一直不變或者減少了。

       解釋指數不死,可能要從兩個方面,1.宏觀方面,GDP在增長,有更好的公司淘汰指數中的公司,大部分後續公司在納入指數期間的利潤大體呈現增加趨勢(這也是GDP長期看,大體上呈現增長趨勢的結果),2.從公司進出指數對指數的影響來理解,對基金公司來說,相比那些一直在指數裏面的公司來說,公司進出指數產生了一些費用,但是這部分費用相比公司的利潤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公司的利潤大部分就留在指數裏。以滬深300爲例。把問題簡化一下,滬深300改成滬深3來討論,一開始有A1、B1、C1三個公司,在50年的範圍內,對比兩種情況。情況1,這3家公司進入指數就沒再出來,不難理解,就算是市盈率不變,隨着企業規模擴大,利潤擴大,股價會增加,指數肯定可以在長期內呈現向上的趨勢。情況2,公司A1一直呆在指數裏,公司B1被踢出指數,多輪後繼者也被踢出指數,即B1→B2→B3→B4→B5,公司C1被踢出指數,很多輪後繼者也被踢出指數,即C1→C2→C3→C4→C5→C6→C7→Cn。情況2,更像是指數的真實情況。

       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在比較長的時間範圍內,涉及到很多公司進出指數,賣出或買入價格相對於價值,有高有低有適中,綜合下來,可以按適中考慮(不知是否可以),那麼,意味着退出指數的公司在納入指數期間的價格或價值會被反映到指數上,或者說,基金公司可以賺到企業成長的錢,這樣就和情況1是一樣的,僅有的區別是,情況2涉及很多公司進出指數,增加了交易費用;另一方面,前任公司退出,後續公司進入,市場行情不好時,前任公司可能買虧了,後續公司可能買得便宜,這樣收益就會相互抵消(當然,不一定前任公司交易價格高,後續公司的交易價格就高,前任交易價格低,後續交易價格就低,也許是反向的,一高一低或其它,但綜合起來看,那麼多的公司進出指數的交易,抵消現象肯定是存在的),當然抵消後的餘額不一定爲0,市場行情正常或火熱,也存在收益相互抵消,累計的抵消後的餘額之和/公司在指數期間的累計利潤可能是很小的值,可以忽略,或者說,對指數價格的影響很小,這樣就和情況1是一樣的。

       如果有個統計數據支撐一下就好了,一方面指數裏面的公司利潤與指數有很高的正相關關係,一方面,指數裏面的公司,大部分時候,後10年創造的利潤>前十年創造的利潤。

        格雷厄姆說過“投資這件事有個特點,門外漢只需少許的努力和能力,便可以達到令人敬佩的結果;若試圖超越這唾手可得的成就,便需要付出無比的智慧與無數的精力。”大概,就像開車、寫字畫畫、做廚師或者任何一個職業只要經過一定程度的專業訓練或者用心學習,掌握正確的、基本的做法,並按照這種方式實踐,基本上就可以做出平均水平的結果,如果要遠超平均水平,則需要天賦和努力。可見,做一個達到平均水平的平庸人還是容易的,比如投資/賺錢能力不行,可以學習指數化投資,炒菜不行,可以買本烹飪書來多練習,寫字不好看,可以買字帖來模仿,工作能力不行,可以先把基礎、最常態部分做好。如果一個平庸的人,可以在很多方面都達到平均水平,在某一方面超出平均水平,大概可以成爲一個優秀的平庸人。

        基金投資的技術路線選擇,指數化投資與主動管理投資,純指數化投資與指數化結合量化,純價值投資與價值結合趨勢,動態平衡與不動態平衡,高估止盈與長拿不止盈,全球化投資與堅守鑽石之邦……,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的原則是:1、符合自己的能力圈,2、有主次,有底線,比如,純指數化投資爲主,指數化結合量化或主動基金爲輔,A股爲主,國際基金爲輔,長拿爲主,高估止盈爲輔,底線是控制組合的比例不低於或不超過一定範圍,控制風險、成本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