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離子反應教學爲例,建構宏微結合素養

五個核心素養第一個就是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簡稱“宏微結合”。通過建構認知模型,創設特定情境,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發展學生宏微結合的核心素養。

圍繞離子反應的核心概念建構、理解與應用,從具體知識傳授到核心建構,遵循基於學生認識發展爲本的指導思想。通過離子反應認知模型自主建構,通過宏觀現象的解釋到微觀本質的探析,通過宏觀現象的微觀分析,微觀分析尋找宏觀證據,通過微觀與宏觀之間視角切換,提升“宏微結合”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1.教學主體確立

第一課時,電解質電離。以氯化鈉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引導學生提出猜想、實驗證實、建立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之間的聯繫。

第二課時,離子反應模型建構。以稀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混合後會發生什麼?爲什麼?引導學生分析探究,進入微觀視角認識離子反應的本質,突破書寫離子方程式的難點,建構溶液性質及其變化的思想方法與認知模型。

第三課時,離子反應認知模型的應用,以粗鹽提純和多離子檢驗爲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思考,設計實驗方案,處理除雜問題與離子干擾問題,提升學生“宏微結合”的核心素養。

2.教學實踐

2.1教學目標,氫氧化鋇與硫酸溶液的微粒,混合後通過現象思考宏微結合,建立認知模型。氫氧化鈉與氯化銅進一步構建認知模型。

2.2評價目標與思路。發展學生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的水平,提升學生依據宏觀現象預測微觀本質,依據微觀本質解釋宏觀現象的能力。通過導電率變化趨勢圖繪製,診斷髮展學生認識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行爲的思路方法。

2.3教學實踐。

診斷已知,探查起點。認識氫氧化鋇與硫酸的成分,說出離子關係比和水分子爲好。

創建情境,構建模型。解釋氫氧化鋇加硫酸的現象,分別說出沉澱和酚酞褪色原因。導電性實驗,燈泡比較粗糙,導電率變化趨勢圖可以構建認知模型,同時分析離子結合情況,離子反應的本質。

3.教學反思

離子反應是高中化學必修課程的核心概念,是高中階段水溶液認知起點,也是發展學生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性質,使學生認知方式從宏觀發展到微觀,實現宏微結合轉變的重要環節。

3.1創設實驗情境,引發認知衝突

以稀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混合發生的變化來創設實驗情境,引發學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而情境創設的依據是在充分診斷學生已有認知。

3.2自主實驗探究,建立認知模型

構建認知模型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理解化學現象本質,發展思維能力。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圍繞核心認知提出驅動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3.3實施多元化評價,教學評一體化

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需要貫穿教學活動始終。開始的離子認識,通過自主思考、相互評價、鞏固認知的方式實現多元化評價。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提問、點評等方式進行表現性與過程性評價。同時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再結合訪談、紙筆測驗,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以及自我評價、反思能力不斷提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