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羅胖《閱讀的方法》

首先,這是一本掛羊頭,賣狗肉的書,因爲壓根就沒說任何閱讀的方法,只是他自己閱讀的總結,再加上歷史書籍的梳理而已。

其次,這不妨礙咱們從中有所收穫。

最後,以下是根據我個人的閱讀和經驗,梳理的關鍵詞。

1. 關鍵詞:

讀的書越多,我就越珍視概念。其中一個原因是:每一個重要概念的背後,都可能是一位偉大學者一生的心血。

從百科詞條再往下深挖一點,這一點至關重要。

普通人和有學識的人,同樣生活在由概念構成的世界上。區別僅僅在於,有學識的人會藉助閱讀,往下深挖一點。哪怕只深挖一釐米,也會贏過99%的人。

2. 開放的心態和頭腦

大度:面對他人各式各樣的毛病,有些人耿耿於懷,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視若無睹。人們的感覺各自不同,但有一點非常明確,就是隻有對各種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計、泰然處之,才能開朗、大度地生活下去。在各行各業中取得成功的人們,都擁有這種才能。

虛懷若谷:某種程度上,是我腦中紛紛攘攘的知識限制了我的思考,限制了我的觀察。若是回到一種“無知”的狀態,直接面對現實的種種,是不是纔是“智慧”的真正開始呢?

從別人的角度思考:頭腦開放的人經常覺得有必要從對方的視角看待事物。


3. 超越原本的生活

到陌生地方去,紙上臥遊也好,實地觀光也好,我們都身負一個目的——對自己原本生活的超越。

之前喜歡讀詩歌寫詩歌,看到過一句類似的絕妙比喻——什麼是詩歌?詩歌就是讓人短暫地出神,超越平凡的日常,神遊物外。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纔會瞭解“自己”。


4. 反過來說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反過來也成立:時代的一座山,落在個人眼裏,可能不過就是一粒灰。

古人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句話還能反過來理解:即便只飲一瓢,那也得是從弱水三千的全局裏取出來的。

我思故我在,他思故他在。通過閱讀,我們腦海中擁有了許多人格儲備,他們可以幫助我們思考。


5. 下笨功夫

但自此以後,黃仁宇就成了歷史學界唯一通讀過《明實錄》的人。別人是在池塘裏泡過水,他可是在大海里遊過泳,對史料的感覺當然遠超他人。帶着這樣的底氣行走學術江湖,誰也不怕。

我們來算算賬:5年時間,每天讀50頁,聽起來是一項很繁重的工作。但是5年,其實就是一些專業碩士加博士的就讀時間,利用起來,練就一門可以喫一輩子的本領,是不是很划算?

像黃仁宇、吳晗花四五年時間專門啃下一本大部頭,形成垂直領域的行家,反過來在自己身上是否也行得通呢,喫透一本專業的大部頭,形成護城河,讓自己在垂直領域出圈。


6. 工作和生活合二爲一:

一個農民帶着全家人下地耕種,既是在工作,也是在生活。


7. 讀書的意義

一種是學習書中的知識,再把知識轉化爲現實世界的競爭力;另一種是通過感知歷史先例和人格模板,獲取意義資源,把自己融入更大的共同體中,找到同盟軍,從而獲得力量。


8.如何“優化”?

就是對事物進行量化管理。沒有量化,就沒有優化可言。


9.機制行動

王陽明那麼偉大,說到底不過是洞悉了一個真相:再好的道理,做不到也是空談。

光有道理不行,得有具體的行動方案;比如回覆讚美,把讚美的陽光反射到讚美者身上。溫柔地迴應一句:“你真是太好了。”或者:“你能注意到這一點,觀察真仔細。

只說親身經歷:所有人的建議,都是毒藥,而所有人的經歷,都是寶藏。

眼下的困擾不過是成長中必然的煩惱。這個煩惱結束了,下一個煩惱會不請自來。習慣就好。好的醫生會告訴你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並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10.愛好

什麼是愛好。他哈哈大笑說,“費勁、費時間、掙錢的事,叫上班;費勁、費時間,還花錢的事,叫愛好”。他這兩句話的關鍵詞,其實是“費勁”。

很多人填表的時候都會寫:音樂、電影、旅遊、讀書、美食、運動。但我知道,對大部分人來說,那只是他們享受的方式,而不是興趣和愛好。

二者之間的區別很簡單:享受,是感官接受外來的刺激;而興趣和愛好,是多了一種把握世界的方式,形成了“興趣—能力”的循環。

愛音樂,可曾專攻過某項樂器?愛美食,可曾在烹飪技巧上有過精進?愛旅遊,可曾深研過某地的歷史和風物?愛電影,可曾試着拍攝、剪輯過一個視頻?如果嘗試過,那你就已經在“愛好”的路上了。如果沒有嘗試過,那你就還只是一名普通的娛樂消費者。

所有大玩家都是狠角色。

享樂和樂趣的不同:第一,“享樂無須耗費精神能量,但樂趣必須調用高度的注意力”。第二,享樂僅僅是需求和慾望得到滿足,不能帶動自我成長;而樂趣是“超越既有制約,完成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且“樂趣具有向前發展的特性,並蘊涵新鮮感和成就感”。第三,享樂轉瞬即逝,而樂趣回味無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