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改變1】理解比愛更重要

一、永遠尊重理解接納對方

不同意對方,不代表與他爲敵,保持對人的尊重。問題背後總有合理的一面:我有不同的視角,但我能否把他當成一個值得尊重的人?能否看到他行動的合理性?還是認定“他犯了錯,他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和一個東西對抗,需要耗費的精力遠遠大於處理它本身。的確如此。不信的話,可以試試“不要想粉色的大象”。

被理解比被說服更重要,一個人越是被理解,越是感到安全,就越是願意打開自己,面對新的經驗。

如果你想改變,就必須先接納現在的自己,對方的現在,先安於當下的生活。就像打牌,先承認手裏的牌就是這些,然後再謀劃怎麼打好。理想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說一千道一萬,現實中這個人再不行,他也是唯一的行動的指望。

從看清自己到欣賞自己,從欣賞自己到用好自己,從用好自己再到自我實現,每一段都是長期功課。

二、工作是人生的一大部分

不只是爲養家餬口,也牽涉到“我是誰”以及“我希望過怎樣的生活”,這是塑造自我的過程。

職場的價值之一就在於其現實性,它不太給幻想提供庇護的空間,不可避免會收到現實的甚至是冷酷的反饋。你的回報取決於提供了多少被人認可的價值,自我感動沒有太大意義。

恐懼只是一種情緒,而工作表現更重要是取決於行爲。一個人帶着恐懼這種情緒,照樣可以採取行動。歸根到底,做了什麼是第一位的。正所謂恐懼在敲門,勇氣打開門,門外什麼都沒有。

職場關係中重要的是雙贏,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採取多贏的方式。比如我希望在工作上可以幫助到領導,因爲我也需要領導的支持。如果工作中得到了不好的評價,我也能接受並且去改善,因爲我的目的是希望創造價值。如果工作做得不好,並不意味着我是一個糟糕的人。

人在不同環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即便工作佔據了生活的很大比例,也不能將職場角色與一個人混同。如教師不能認爲在生活中也要處處爲人師表,反之,也不能因爲某個人自我的身份認同,就限定他在職場中只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三、教育啓示

在跟家長溝通時,先接納,然後問關於這個問題,你是怎麼認爲的,都做了什麼?再從中發現與我的建議相關的要點,引出我的想法,這樣就是對方和我共同想出來的了。

相比對抗反駁,尊重理解和接納順應,更能改變一個人。先做積極的評價,然後給建議,要來訪者做一些事。既要對抗這個穩態,又不能明着對抗,要順着它一點。


寫在後面的話——

兩個核心點:1是融入。哪怕提問者極端不想工作、極端煩躁、極端人際衝突,專注理解和認同When you look at things, look at them.並反饋:我有一些想法,不知你是否同意,你也可能有不一樣的想法。

或者你肯定有你的道理,但我沒搞懂,可能是我太笨了,但態度上支持你。而不是那種冷冰冰地說“你看着辦”,對方就不是孤軍奮戰的感覺,怎麼做都好,反正我會陪着你試錯。

2是微小的變化。儘量跟對方在一個和風細雨的氛圍下,實現改變。也會挑戰對方,就像艾瑞克森把對方的勳章直接扔到垃圾桶裏,對方會因爲強烈的憤怒或者是被挑戰,就往另外一個方向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