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情緒,五種實用策略來幫你 一、情緒是什麼? 二、要情緒健康而非心理健康 三、如何正確認識情緒? 四、釋放和處理情緒的5種策略

在當下的快節奏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都很大。

生活不僅考驗我們看得見的效率,更磨鍊我們看不見的內心狀態。

有些人的生活可能會經歷破碎、停滯、封閉,有些人比平常更加沉默……

任何一種情形都不是那麼容易面對,每個人的情緒健康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如果出現一些情緒問題,你是否手足無措?

在迷茫、困惑的時候,你是否考慮過心理治療?

在前去心理治療的路上,你是不是內心忐忑?

這本《我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嗎?》就爲躊躇的你提供幫助,

希望能幫你大膽邁出心理諮詢的第一步。


這本書的作者唐娜瑪利亞波特利是一位有着多年從業經驗的英國心理治療師。

她發現來訪者普遍恐懼心理治療、恐懼情緒,

同時她又見證了心理治療帶給來訪者的莫大益處。

全書分爲三個部分:

首先,講述了來訪者恐懼心理治療的原因(從社會和個人兩個層面);

其次,運用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知識剖析情緒,克服對心理治療的恐懼,回答“我爲什麼焦慮”的問題;

最後,作者全面介紹了有關治療的時機、頻率、種類、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帶領大家近距離了解心理治療,揭開心理治療的“神祕面紗”。

一、情緒是什麼?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這樣的場景,當遇到這種場景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你剛回到家,聽到屋裏傳來很響的噪聲、人聲和音樂聲。想一想,你的想法是什麼?你的情緒會怎樣?你會有怎樣的行動?同時,請描述你的軀體反應有哪些?

相同的情景可能會引發不同的情緒。主要是看大腦如何感知它所收到的信號。

當你出現第一種想法時:我家裏爲什麼總是如此混亂無序?

你的情緒會怎樣呢?

大部分人的情緒會易怒、懊惱。

因此而採取的行動是怒氣衝衝地進屋,叫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而因此產生的軀體反應可能會是心跳加速、呼吸變淺、頭疼。

當你出現第二種想法時:究竟是誰在我家裏?

你的情緒會怎樣呢?

大部分人的情緒會恐懼、緊張。

因此而採取的行動可能會是在門外僵住,仔細聽屋裏的動靜,尋找線索,掏出電話求助或報警。

而因此產生的軀體反應可能會是心跳加速、呼吸變淺、嘴巴發乾、肌肉僵硬。

當你出現第三種想法時:哇,是驚喜派對!我就知道他們在偷偷策劃這件事!

你的情緒會怎樣呢?

大部分人的情緒會興奮、緊張。

因此而採取的行動可能會是微笑,迅速掏出鏡子看一眼妝容,然後,以最優雅的方式開門。

而因此產生的軀體反應可能會是心跳加速、呼吸變淺、胸部有溫熱感。

所以,情緒究竟是什麼?

它是感覺嗎?

有點象。

當情緒來臨的時候,你的感覺出現了興奮、緊張等各種感受。

但是又不完全是。

情緒不僅僅包括感覺,它還有因此而帶動的一系列軀體反應。

以及,一閃而過的那些意識。

快的象閃電。

情緒,不僅僅是感覺,它接收信號,產生意識,出現認知、傳遞信號。

因此,究竟什麼是情緒?

情緒是大腦向我們傳遞信號的方式,告訴我們哪些重要的事情正在發生,哪些事情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它們出現得很快,而且經常不在我們的意識範圍之內。


二、要情緒健康而非心理健康

因此,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情緒健康”的概念,而不是“心理健康”,因爲很多心理問題所要解決的其實就是情緒問題。

很多人即使瞭解心理治療,也認識到自己的心理存在一些問題,但依然抗拒去面對心理醫生、接受心理治療,或是對心理醫生抱有顧慮。

究其根源,很有可能是他們對於自身情緒頗爲警惕,害怕情緒失控或者被情緒壓倒,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同時也害怕被別人包括心理醫生探究到自己的真實情緒,害怕受到負面評價。

總的說來,他們對於自身的情緒狀態,特別是一些負面情緒的出現,持有一種否認和逃避的心理,比如焦慮、憤怒、哀傷、恐懼等這些消極情緒。

當它們出現時,人們會感覺到痛苦,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和控制,於是選擇否認這些情緒並且逃避它們,不想面對它們,也不去疏導和解決它們,更加不願意釋放和表達出來被別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將此等同於失敗。

於是這些負面情緒便不斷地積累,被深深地壓抑在內心深處,最後成爲一種心理障礙的癥結。

在這些消極情緒的壓制下,人們往往會感覺無力應對,自己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從而進行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長期以往便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心理。


三、如何正確認識情緒?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情緒呢?

擁有一個可以發現並報告從身體到大腦、再回到身體的種種信號的系統—而且該系統不會爲了等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後再做決定,它不會放慢速度—對我們的生存可謂至關重要。 所以,我們確實需要這些事件發生在自己的意識範圍之外。但當它們闖入我們的意識時,是有原因的。正是在這種時候,我們所使用的管理我們情緒的方式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困難。在這裏,我的觀點是,我們中的許多人學會或被教導,要害怕或者嘗試壓抑並回避自己知道的東西,這可能讓我們陷入糾結和對抗的境地。

認識情緒,我們可以這樣做:

1)留意負面情緒,特別是那些一閃而過的意識。

2)快速貼標籤並思考歸類,如果可以,把它寫下來 。

3)接受,不做評判。 

這三步可以有效弱化負面情緒的強度,改善即時體驗。

我們再仔細回想一下,導致我們爆發情緒的事情往往不是我們的憤怒的真正來源,而是讓我們可以發泄真實感受的安全觸發點。還是以上面的案例來感覺:

你剛回到家,聽到屋裏傳來很響的噪聲、人聲和音樂聲。想一想,你的想法是什麼?你的情緒會怎樣?你會有怎樣的行動?同時,請描述你的軀體反應有哪些?

在大腦向我們傳遞信號的系統中,我們給身體什麼樣的信號,它帶來什麼樣的情緒?

當我們採用上面的方法,開始認識和記錄、感受我們的情緒後,我們觀察身體裏的各種反應,這個方法被稱爲“聚焦於情緒的內感受性知覺”。它是調整情緒知覺的方法之一。

我把這個方法稱爲聚焦於情緒的內感受性知覺(emotion-focused interoceptive awareness),它涉及對身體內部感受的觀察,而這種感受正是你情緒狀態的一部分。無論你感到憤怒、沮喪、擔憂、疲勞、傷心還是厭惡的時候,都試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體從內到外的所有反應上。我知道這很難做到,因爲我也曾經訓練過自己,但是收效甚微。我要不就是什麼也沒留意到,要不就是被情緒所淹沒,忘了接下來要做什麼。雖然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建立起一種新的模式,但我們確實是能夠做到的。只要我們進行足夠充分的練習,我們的大腦就能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神經連接。它被稱爲神經功能重塑

聚焦於情緒的內感受性知覺爲什麼能幫助我們緩解情緒?

它是正念身體知覺、聚焦取向療法、多層迷走神經理論和身體心理學的融合。

它的核心理念是精準定位我們的身體反應,尤其是基於我們的情緒感受及神經系統被激活程度的相關反應。

因此,我們可以借鑑聚焦於情緒的內感受性知覺方法幫助我們找到管理好情緒的方法、策略、和步驟。


四、釋放和處理情緒的5種策略

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會壓抑自己的感受,這在某些情況下是被社會所認可的行爲。

然而,我們同樣需要學會在某些時候應對壓抑的問題,處理被埋葬或抑制的情緒。

我們可以使用很多種方法,比如與心理治療師談話、進行表達性寫作、做手工、從事體育活動,或者和朋友聊天。我相信,爲了給自己的情緒排毒,或者給自己重新充電,我們需要找到方法來定期、高效地釋放和處理情緒,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

這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而如今的“你需要找人聊聊”運動旨在直接挑戰“把情緒憋在心裏”這種無益的行爲方式。

該行爲方式在許多文化中都被視爲社會規範,佔據着主導地位。

在我們停下來仔細觀察身體反應,更清楚地瞭解我們的感受之後,我們纔有可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策略一:談話療法

與人談話毫無疑問可以緩解情緒壓力。

而正確的與人談話,效果更好。

比如說與心理治療師談話是你能夠採取的一種方法,因爲和專業人士共同處理你的情緒可以帶來很多積極的效果。

被他人接受、認可和傾聽,本身就自帶療愈效果。

策略二:表達性寫作

把你的感受用文字形式記錄下來也能起到治療效果。

表達性寫作,可以整合“晨間筆記”或者晚間記錄一起進行。

你的目標是寫滿三頁A4紙,但一開始可以降低難度,只需要寫一頁。在寫的過程中留意你身體內的各種感覺。

策略三:非正式的處理策略

可以選擇的方法包括和朋友聊天、看球賽、泡酒吧、看電影、唱歌、做手工、藝術創作、寫日記等。

這些活動對我們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因爲它們能夠抵消情緒壓抑帶來的不良影響。

策略四:認知重新評估

重新評估情緒的方法和ABC認識療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想法、感受和行爲之間總是相互影響。就象我們前面說到的案例一樣,所以,我們不妨採用此策略,首先留意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後,再找其他的方法重新解讀這種情況。

策略五:平行過程的處理

在管理情緒的過程中,不被他人情緒影響。

保持自己和他人情緒的平行過程。

特別是當你是心理治療師或者被傾訴者時,保持平行過程,學會課題分離,也是管理好情緒的重要策略。



關注自己的情緒並進行自我覺察,從而調整和控制身體的反應,這是掌控情緒的第一步。

學習更多專業的方法來進行引導自我,不帶評判地觀察,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內心,瞭解情緒的產生和變化,學會恰當地進行表達,將負面情緒釋放出來。這也是心理治療的價值所在。

認識情緒,理解情緒產生的根源,感覺情緒,管理情緒,五種實用策略用起來吧!爲我們的身心靈營造一個情緒健康的樂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