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2)班11.22

            那些学拼音小道具

      放学,带了班里的十几个孩子,继续去会议室订正听写本,并且一个一个接受拼音卡片考核。订正得快的孩子,就多额外教一点;订正得很慢的孩子,就主要训练他订正习惯,不额外要求。

      给一年级的学困生补课,本来就是很令人火大的事情。一个知识点一遍两遍三遍教不会,孩子脑袋里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深呼吸几口再继续和颜悦色地教,是常事,如果一边发火一边教,那还不如不帮。所以,从一开始,我的心态就调整得挺不错。

      今天这批,还是一样的问题,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每个字母都似是而非,这一轮会念,下一轮就不会。我们一张一张过拼音卡片,凡是能一口念对的,就算过关,凡是遇到念错的,或者迟疑几秒钟再念对的,就算不过关,指点着孩子盯着卡片念三遍,放在另一边。一轮卡片过完,再把错题里的卡片带读三遍,打乱顺序读。反复循环几次,错题卡片能完全读对了,再把卡片混在一起,再继续,再挑出错误的卡片,改、读、练……

      这还只是第一轮练习。等卡片都全部认识,一口报出来不出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上我买的这套道具了,通过翻页的方式,一遍一遍组成新的音节,让孩子们读不停变化的音节,熟悉生成的各种单词。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概到12月都训练不完。所以,我向几个家长也推荐了这套卡片,在校内练、在家也要练,这样才能更快地过掉拼音关。毕竟,拼音关全过掉以后不是一劳永逸,生字关、笔顺关、基本笔画关、偏旁关、背诵关,都是关关难过关关过,不能一直停在第一步呀。

      总有家长跟我说,自己拼音不好,报不了听写,也教不了读音,所以,孩子的学习只能自己来。其实,我们推荐过很多次这个免费小程序了,孩子们跟着小程序点读,家长对比范读和朗读有无错误总是能做得到的。听写也可以用这个,使用者换成家长,用手点音节,孩子听写即可。不过,我更推荐家长们自己也把拼音捡起来,跟孩子共同进步。

      每次家长私聊我问问题的时候,系统提醒我最近家长有动态更新的话,我也会点进去看一看。晚上看到有个家长发的视频动态,大致是现在的老师如何强调家庭教育,把所有的作业都推给家长,这是在推卸责任。老师如果不看作业,怎么会知道学生错在哪里呢?

      身为一个每天都在加班加点辅差,还连累爱人也天天回不了家的老师,就算可能家长不是在说我,看到转发这样的视频,也难免有点难过。只不过,我早已经到了能接受人有各种不同观念,不必强行争论高低的年纪了,做好自己份内事,份外事能做就做,不能做不苛求。

      家庭教育欠的债,靠学校教育是还不了的。教师如果妄想靠自己额外无私的付出,去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实会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些可以轻松消除的误会

      午休时间,接到小C家长的电话,我以为是她下午要请假,就接起来。

      电话刚一接通,小C妈妈就有点气冲冲地问:“老师,我家小C今天在学校里弄湿了裤子,为什么都没有老师告知我们呢?”

      虽然,小学老师的任务已经从幼儿园教师的“保育结合”,转向小学的“教育”了,但一年级小孩还很小,跟家长经常在孩子的生活上有交集。我早上在迎检,还不太清楚孩子后几节课发生了什么,但是稍加推测就不难猜出,孩子并没有在课间来办公室寻求帮助。否则,就算没看见我,向小吴老师、小高老师,甚至向不带我们班的老师们问一问,老师们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你要干嘛呀”,应该不会出现无人关注的情况。如果是在上课时间段求助,老师们就算找不到我放在办公室的备用裤子,也应该会电话短信地问我一声,不会把孩子晾在一边不管,不然,得多狠心呐!

      所以,我请小C妈妈先别生气,把电话给小C,让我问问具体情况。

    “小C,你今天什么时候裤子弄湿了呀?”

    “上课的时候。”

    “上课的时候你怎么从教室里出去的呢?是体育课吗?”

    “不是体育课。”

    “那,上课时间你应该在教室里坐着呀,你是怎么出去的呢?”

    “我也不记得了。”

    “那,弄湿以后的下一节课是什么呢?”

      “是班会课。”

      “上体育课的时候,裤子是干的吗?”

      “是的。”

      跟一年级小朋友交流,就是有这样的麻烦,他们很难把事情说完整,只能在抽丝剥茧中根据推断寻找答案。通过这几个问题,我大概明确了,可能是在体育课下课列队回班的时间段,或者第三节课课间摔跤了。

      现在最奇怪的事情,就是小C说,上课告诉老师了,但是老师让她回原位,没有管她。这事情,相信任何一个老师都做不出来。班里出过七八个尿过裤子的孩子,都是不同的任课老师打电话给我,让我带孩子去换衣服的,这次是什么情况呢?所以,我请小C妈妈等一等,我下午去跟老师们核实。

      下午,两边叫来一问,就清楚了。小吴老师并不知道孩子湿了裤子,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放学在站队的时候了。所以,她让小C回原位(站到队伍里去),然后带着路队出门的时候,直接拉着小C去告知了托管班的老师,请她跟家长说,让家长帮忙换裤子。这个解释听上去就很清楚。因为孩子的时间概念不是很清,表述又不是太清晰,才出了这么大的误会。

      还好,小C妈妈生气归生气,还是主动打了电话跟我核实,老师来处理这件事情,其实误会很容易就消除。怕就怕有些家长不愿意跟老师沟通,出了这样误会的时候,反过来觉得老师不负责任。所以,当家长遇到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时,千万不要先入为主,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这样,家校之间的沟通就会更顺畅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