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不通的最高境界是三问三不知

有位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坐在大厅里发号,不断地有人上前咨询问题,发号员绷着脸只回答三个字:“不知道”,敷衍到连头都不摇的程度。

我排队的短暂时间内,连着三个人问了三个问题,只得到一个统一答复“不知道”。

三问三不知,也算是业务不通的最高境界了吧。

我也不知道该到哪个窗口,取了号围着大厅转了一圈,发现要办的业务窗口在转角处非常隐蔽。在我前面取号的仁兄还在转着四处问,本着日行一善的原则,我给他指了方向。小心翼翼的仁兄在前面办理,我在后面学,听到还需要复印的指令,我又回到发号机处复印。刚才排队的时候,我发现那里摆着一台先进的大型复印扫描机,还在纳闷有什么用。返回窗口时发现仁兄在四处找复印机,告诉他发号机边上那台设备就是。等那位仁兄返回窗口时,我已经办理完毕。

后来我问了一下,才知道发号员竟然是事业编,站到机器边上发号的资格也是大学毕业参加考试才能得到的。后来和同事们讨论时,有人说可能是轮岗,也可能是替同事临时值一下班,不可能大学毕业一直坐在那里按键发号。

你看大家就是这么善良,不愿意看到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从事发号的简单工作。

不管是哪一种,脸色和态度都有问题,注定不可能是好员工,不可能是好的服务人员。

以前有过一位全国闻名的全国劳模李素丽,是一位公交售票员,只要是乘客遇到的问题,与工作相关的不相关的,李素丽都管。我当年还在笔记本上摘抄过一段:“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走一步;话到、眼到、手到、腿到、情到、神到。”这是李素丽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情到了,一切就都到了。

很多时候,多说一句,多帮一把,于李素丽们可能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对受到帮助的人来说,可能是解决了困惑,也可能是解决了大难题,或者是节约了时间。相信这一点,我们都会深有体会。如果那位发号员肯指一下方向,多少人就不用环绕大厅寻找。我绕了一周半,那位仁兄估计得多绕几周。在拐角处,真的不好找。

在布施中方法中有一种叫“法布施“,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只要我会、我能,就热心的去教导他,这都是法布施。李素丽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法布施。

在发号员的岗位上可以比李素丽做更多的事情,还不用像李素丽那么操心那么累,不用夏天挤出一天汗,不用下雨为乘客遮伞。熟悉业务大厅各个岗位负责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特点、要点,再进一步可以了解办业务需要递交哪些材料、哪些流程等等,不仅自己精神面貌会不一样,职务晋升和荣誉一定会接踵而来。

没有温暖的心和乐于助人的性格,不要从事服务和销售行业,做不好。保险行业难做吧,有人做得如鱼得水。虽然圆滑心计这些成语比较贬义,但是得承认圆滑的人讨喜,不会冷冰冰地拒绝别人。圆滑的人拒绝别人的方式也会比较柔和,以发号员为例,如果是圆滑的人,人家会这么说:“具体情况我不清楚,别误导了您,建议去柜台去问一下。”虽然意思同样是”不知道“,但是别人可以接受,不会感觉不舒服。

一副冷冰冰的脸色,坐在发号机器前只负责按号发号,只重复“不知道”三个字,还不如沉默的机器讨喜呢。

再说了,现在人们基本可以自己按键取号,在发号机前再设一个专门按键取号的岗位,纯属多余。后来说起这件事,有人说也可能是这位“三不知”老师做不了别的工作,纯粹是因人设岗。也是一个说法。

细想一下,在有发号机的前提下再设置这么一个岗位,目的应该是便民服务,毕竟很多人第一次办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办理,还有一些老年人和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不会使用发号机。旁边还摆了那么大一台复印机,虽然收一元钱,但是真的很方便。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岗位设置合理,但就让这么个人给搅黄了。

为什么说办好为人民服务的事,关键在人,这个例子教育我们用什么样的人很重要。

写到这里,又想起了某地撤销高速公路收费站时那位哭诉“除了收费我什么也不会”的女士,可悲吗?可怜吗?都不是,是不幸,年轻时不幸地遇到了一个没有任何技能要求的职业,中年时又不幸地遇到了撤销收费站这个时代产物。

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个人的选择,也是时代的产物。网上经常有“这些岗位收入高也不要做”“劝你不要让孩子选择这些岗位”等文章,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应该读一下,警醒一下已经快被温水煮熟的心。

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发号员是没有前途的,也是不受人欢迎的,不用问,与他的领导和同事合作关系也不会愉快。

多做点儿,多学习,多研究一下与业务相关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多帮助一下别人,多问一下,不会吃亏,怎么也会比一问三不知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